2018年09月06日07:58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民法典各分編草案5日公布,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新華網北京9月5日消息,民法典各分編草案9月5日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8年11月3日。
“夫妻共同債務問題近年來引發不少爭議,這次草案中暫未對現行婚姻法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規定作出實質性修改。最高法今年1月出臺了關于夫妻債務問題的司法解釋,實踐中效果不錯。”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李世剛說,“建議將這個司法解釋的經驗納入民法典草案,完善夫妻共同債務制度。”
近期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審議。在分組審議時,不少常委會組成人員同樣建議將最高法相關司法解釋納入草案,明確夫妻債務“共債共簽”原則。
"共債共簽’符合我國家庭、夫妻關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則。家庭日常生活以外的大額舉債,應該夫妻之間互相商量,經過雙方共同同意,才能被認為是共同債務。”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譚琳說。
公開征求意見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總共包括六編,即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共1034條,對我國現行民法通則、物權法、婚姻法等民事法律規范進行全面系統編訂纂修。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志著我國民法典編纂邁出“第二步”。
據悉,社會公眾可以直接登錄中國人大網(www.npc.gov.cn)提出意見,也可以將意見寄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號,郵編:100805),并在信封上注明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征求意見。
此外,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消防救援銜條例草案、車輛購置稅法草案、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二次審議稿、耕地占用稅法草案也于5日起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并征求意見,這四部草案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8年10月4日。
(原題為《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征求意見 專家建議完善夫妻共同債務制度》)
民法典總則編專設“監護”一節,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了家庭監護職責、國家監護制度。檢察機關要把貫徹實施民法典與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機貫通銜接,緊密結合持續落實“一號檢察建議”,更好促進未成年人保護綜合治理。
據今年5月報道,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長虹路的路邊公廁就安裝了人臉識別取紙設備。據新華社,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薛軍表示,人臉信息作為生物識別信息,一般來說伴隨著人的一生,是不可更改的。
12月4日,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揭曉,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章春燕獲得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稱號。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暨頒獎禮活動由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本次評選委員會成員由各部委評委代表、法學專家評委代表、媒體評委代表和律師評委代表組成。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有關“離婚冷靜期”的熱議備受關注。” 針對公眾關注的“冷靜期規定是否不利于保護受家暴當事人”問題,楊宗濤回應,民法典關于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只適用于協議離婚。
為了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近日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了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了“冷靜期”。針對社會關注的“冷靜期規定是否不利于保護受家暴當事人”問題,民政部4日回應:“冷靜期”只適用于夫妻雙方自愿的協議離婚,對于有家暴情形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離婚并沒有“冷靜期”的規定。
今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據介紹,今年是全國第三個憲法活動周,時間為11月30日至12月6日,活動周期間,河南省將通過組織開展旁聽庭審活動,開展憲法、民法典知識競賽等活動,重點宣傳憲法、民法典和疫情防控有關法律法規。
明年1月1日,民法典即將實施,民政部出臺相關通知對婚姻登記程序作出調整。王金華介紹,根據現行《婚姻登記工作規范》規定,調整后的離婚登記程序為“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
在多地試點之后,離婚冷靜期制度下月起將在全國鋪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為了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關注離婚權、離婚自由,折射出公民法治觀念的進步,但圍繞離婚冷靜期的一些過度、跑偏解讀,也有必要澄清。
自2021年1月1日起,新調整后的離婚登記程序包括這五個步驟: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離婚冷靜期并沒有違背“離婚自由”的原則,他只是為沖動離婚開了一副“后悔藥”,而非對婚姻自由增加了一道“枷鎖”。
活動期間,我省將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開展旁聽庭審活動、憲法和民法典知識競賽等主場活動和主題活動,重點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民法典和疫情防控有關法律法規等。活動當天,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被授牌成為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