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7日18:1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本次峰會通過了《關于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19 - 2021年)》,在推進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基礎上,提出了“八大行動”,為未來3年合作提供行動綱領。這兩份文件是對約翰內斯堡峰會成果的自然承接與發展,集中體現了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路線圖。
本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碩果累累。
首先為“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再添新動力,這是核心成果,也對其他領域的成果產生了強烈的溢出效應。
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同落實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相互對接,中非在傳統優勢領域和新經濟領域將開拓新的合作空間,發掘新的合作潛力。非洲是“一帶一路”的自然和歷史延伸,“一帶一路”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二者強強聯合,必將助推中非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中非合作也將邁上更高層次。
其次,本次峰會改善全球治理現狀,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重塑了國際對非合作范式和規則,有助于引領國際對非合作、南南合作。
近年來,隨著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多邊主義遭遇嚴峻挑戰。面對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中國通過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連同博鰲亞洲論壇等四大主場外交,向世界展示出中國成功探索出了中國多邊外交合作機制,表明了中國堅持走開放融通、合作共贏之路,堅定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將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多邊合作機制提供有益經驗。
自約翰內斯堡峰會以來,中非合作論壇相繼增加了岡比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布基納法索3名新成員,本屆論壇,巴羅總統、特羅瓦達總理、卡博雷總統分別率領三國代表團出席本屆北京峰會,擴大了原有論壇參與國規模,這有助于國際關系的民主化進程。中非合作論壇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有助于非洲的發展壯大和全球南北關系的平衡。在中非合作論壇帶動下,聯合國、G20和金磚國家等國際機制將會更加重視非洲議題。
再次,峰會有利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倡導的“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的踐行者。中國認真踐行“正確義利觀”、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等理念,以及堅守不干涉非洲國家發展道路、內政,不附加政治條件等“五不”原則,塑造了國際關系的楷模,代表著國際關系發展的新趨勢。
“合作”一詞在習主席講話中共計出現61次,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體現出此次峰會的鮮明主題。歐美國家對非關系側重于單一援助且附加援助條件,而中國更樂于以雙贏為目標、以平等伙伴的姿態面對非洲,開展集合了援助、投資和貿易等多途徑的有效實踐。
最后,本次峰會促進中非在安全、經濟、生態、文化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為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夯實民意基礎。
在安全領域,中國決定設立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繼續向非洲聯盟提供無償軍事援助。支持薩赫勒、亞丁灣、幾內亞灣等地區國家維護地區安全和反恐努力;設立中非和平安全論壇,在共建“一帶一路”、社會治安、聯合國維和、打擊海盜、反恐等領域推動實施50個安全援助項目。這體現了中國主張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
在經貿領域,中國對非貿易和投資直接促進了非洲經濟的發展,提高了非洲資源類出口產品的價格,并降低了非洲市場上消費品的價格。非洲獲得了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機遇,中國企業、中國標準、中國產品也積累了“走出去”的經驗。
在生態環保領域,提出了建設“綠色之路”。中國決定為非洲實施50個綠色發展和生態環保援助項目,有助于中非加強在應對氣候變化、應用清潔能源、防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保護野生動植物等生態環保領域交流合作。
在文化領域,中國決定設立中國非洲研究院,實施50個文體旅游項目,支持非洲國家加入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等聯盟;打造中非媒體合作網絡;繼續推動中非互設文化中心;支持非洲符合條件的教育機構申辦孔子學院;支持更多非洲國家成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游目的地。這有助于促進中非文明交流互鑒、交融共存,擴大文化藝術、教育體育、智庫媒體、婦女青年等各界人員交往,夯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基石。(秦立志 大連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 從西非的科特迪瓦到東非的肯尼亞,中國援非的“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讓當地兒童足不出戶便能“看到”外面的世界。2018年7月3日,在肯尼亞萊基皮亞郡利基村,中國企業四達時代集團的兩名員工為當地村民安裝衛星電視接收設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于11月30日在北京應邀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經中俄雙方商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于12月2日同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米舒斯京以視頻形式舉行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11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埃塞俄比亞總統薩赫勒-沃克·祖德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我期待同習近平主席緊密合作,不斷推進兩國傳統友好關系,深化和拓展雙邊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增添福祉。
1970年11月24日,中國與埃塞俄比亞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017年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后,中埃關系在政治互信、共建“一帶一路”和國際事務合作等方面走在中非關系前列,中埃合作成為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典范。
毛里求斯青年醫生蘇瑪(右二)與非洲青年代表在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自拍。本報記者 薛 丹攝 在江西直升機科技館,非洲青年代表認真了解中國民用直升機應用現狀。本報記者 陳尚文攝 布隆迪記者文森特(右二)在江西易家河柑橘基地采訪。
10月28日, 中非合作論壇20周年成果與展望云論壇通過視頻連線方式成功舉行。南非國民議會事務主席弗羅里克、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中國駐博茨瓦納大使趙彥博、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奈居,博茨瓦納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魯道夫·鮑伊等參加了活動并分別發表講話。
為期兩周的2020年塞拉利昂減貧與可持續發展研修班日前在線舉行,來自中塞兩國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等圍繞減貧與可持續發展主題進行深入研討。研修班學員代表、塞拉利昂馬可尼大學農業系主任賽杜·坎努說:“中國實施精準扶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等做法,脫貧攻堅成就顯著。
今天(2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第五屆中非青年大聯歡26日在北京開幕。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介紹,20年來,中非合作論壇不斷加強人文領域合作、引領中非文明交流互鑒,中非友好民意基礎持續鞏固。
根據中國駐馬里使館官網消息,近日馬里國際問題專家、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法語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約羅·迪亞洛在馬里主流媒體撰文,呼吁進一步加強中國與非洲國家在安全與發展領域合作。
與會嘉賓就擺脫貧困與人類可持續發展、中國脫貧攻堅與國際減貧事業等議題展開探討,共享減貧經驗。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中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對中國脫貧取得的矚目成就,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在采訪中表示,“中國的成功值得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