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5日20:11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在已持續半年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中,美方抱怨之一就是美國對華貿易有巨大逆差,“美國吃了虧”。這也是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輸美產品強征關稅的原因之一。那么,美國真的是在對華貿易中吃了虧嗎?真相到底如何?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星期二(25日)在北京表示,貿易差額只是交易量之差,而不是盈虧的多少。美國在中美雙邊貿易中有沒有吃虧,企業和消費者心里最清楚。這位會計專業出身的官員一語中的地指出,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美國企業獲得的利潤遠超中國企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
“利益順差”在美國是中美雙邊經貿關系的真實寫照。經過近40年發展,中美兩國經濟深度融合、相互依賴。中美雙邊貿易規模已達到7000億美元,美資企業在華年銷售收入也達到了7000億美元,利潤超過500億美元。
人們看到,中美兩國處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不同位置,美國在高端,中國在中低端。也要看到,中國企業更多的是賺取加工費,而美國企業則從產品設計、零部件供應、營銷等環節就已獲益巨大。比如,在美國設計研發、在中國組裝生產、在全球市場銷售的蘋果手機。根據高盛公司2018年研究報告,如蘋果公司將生產與組裝全部轉移到美國,其生產成本將提高37%。
從消費環節看,大批質優價優的中國商品走進了美國的千家萬戶,豐富了美國消費者的選擇,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美國民眾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實際購買力。美國貿易全國委員會研究顯示,2015年,中美貿易平均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850美元成本。
中國作為全球一個巨大而快速增長的市場,中美經貿合作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商業機會。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17年度美各州對華出口報告》,2017年每個美國農民平均向中國出口產品1萬美元以上。中國商務部統計顯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華擁有10家合資企業,在華產量占到其全球產量的40%,美國高通公司在華芯片銷售和專利許可費收入占其總營收的57%。
這些事實,能夠證明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吃虧了嗎?
從根本上看,自由貿易的實質是一個愿意買、一方愿意賣。美方購買更多的中國產品,自然會帶來更多的貿易逆差,并不是因為“強買強賣”,而是源于中美兩國經濟結構、國際產業分工等多種因素。
貿易競爭力源于產業競爭力,競爭力強的產業出口相對多。美國在汽車、飛機、農產品、服務業等優勢產業一直都對華保持大順差。比如,2017年中國自美進口汽車131億美元,對美出口汽車14億美元,美國的汽車出口額幾乎是中國的10倍。據本周一公布的《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披露,2017年美國出口中57%的大豆、25% 的波音飛機、20%的汽車、14% 的集成電路、17% 的棉花都銷往中國。
在中美經貿關系中,美國人最不愿意談的就是它對華超過54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順差。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16年,中國內地到訪美國游客數量連續13年增長,其中12年的增速達到兩位數。而據中國官方統計,美國是中國學生出境留學第一大目的地,2017年中國在美留學生約42萬人,為美國貢獻了約180億美元收入;中國對美國支付的知識產權費用從2011年的34.6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72億美元,六年時間翻了一番。
事實上,中美貿易不平衡還與美對華出口管制有關。據美國有關機構分析,如果放寬民用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限制,美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事實證明,中美經貿往來獲益大致平衡,而且美方凈收益占優。享受中美貿易“利益順差”的美國,其所宣揚的“美國吃虧論”沒有說服力。(國際銳評評論員)
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10日閉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巴西淡水河谷全球鐵礦石銷售總監麥禮仕對《國際銳評》說,淡水河谷已經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對中國市場長期看好。
安哥拉的啤酒和咖啡、伊朗的手工地毯、黎巴嫩的橄欖皂……正在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不僅有令人驚艷的“黑科技”,還有世界各地的特色食品和手工藝品,其中不少來自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
在第三屆進博會的科技裝備區走一圈,就像不小心闖進了某個科幻電影的場景: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成為大部分展臺的標配。“新時代,共享未來”——進博會上熱火朝天的交流合作場景,見證了中國為提升科技等領域國際合作的決心與努力。
“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與上屆相比,本屆進博會總展覽面積擴大近3萬平方米,“舊交”不斷,“新友”紛至,反映出疫情之下全球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迫切期盼。由此,國際社會應當更加理解中國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深刻內涵。
在近日被《新聞聯播》點名批評后,史蒂夫 班農惱羞成怒,通過反華媒體進行了一番色厲內荏的狡辯,不僅大罵央視,還把轉播央視報道的西方媒體稱為“走狗們”。針對班農的不實抹黑言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于5月3日播發國際銳評《口出狂言的反華急先鋒班農唯恐天下不亂》,對班農的丑惡嘴臉進行揭批。
1月15日,華盛頓,白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中美第一階段經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旗下的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播出兩部關于新疆反恐的英文紀錄片,首次公布了大量暴恐襲擊的原始畫面素材,引發國內外廣泛熱議。然而,一直熱衷炒作新疆問題的美西方一些媒體和政客這次卻幾乎集體緘默。
本臺今天(12月4日)刊播國際銳評《操弄“新疆問題”把戲,必遭中方堅決反制》。
原標題:【國際銳評】止暴制亂是當前民意迫切訴求美國國會日前通過所謂“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為激
美國國會近日通過所謂“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為激進暴力犯罪分子打氣,企圖再次通過煽動暴亂來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