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06日17:03 來源:陜西傳媒網
作者:秦平
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7天國慶長假里,外出尋找“詩和遠方”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們的首選。多個景區開展文明旅游引導,文明、禮讓成為越來越多游客們的自覺行為,但仍有個別不文明現象讓旅程“大煞風景”。比如,陜西靖邊波浪谷丹霞地貌景區巖石上被游客留下刻痕和劃痕。景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些被游客留下刻痕的巖石,600年也恢復不了原貌。
1999年《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修訂發布,將國慶節與相鄰的周六、日組合為7天的長假。7天國慶長假能夠讓人民群眾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也方便了人們外出旅行。只是在國慶長假里,我們更應帶好文明行囊。畢竟出門在外,我們的一舉一動也都可能對他人產生影響,甚至是擾亂公共秩序,為美好的旅途“添堵”。在這個出游高峰時段,請大家在高興愉悅之余,千萬別忘記帶上文明出行。
做文明人,辦文明事,過文明節。生命是美好的,文明是悠久的。沒有了文明,我們的社會就會失去溫暖,我們的生命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可以說,游客的一言一行,既承載著國家的形象,也體現了文明程度和素質修養。校準文明的刻度,提升文明旅游素質,文明出游理應成為長假期間的最美風景。事實上,文明過節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明過節也是在固守一種健康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共同營造出文明的出行氛圍。文明不是形而上的,而應落到言行中來。比如,在景點游玩時應遵守公共秩序,不并行擋道,不亂插隊;在游客較為擁擠時,更要謙讓回避,保證安全。不辱罵毆打服務人員,關愛老弱病殘,對他人釋放善意等等,都是文明的試金石。外出不忘文明,休閑不忘文明,歡樂不忘文明,盡興不忘文明,處處與文明相伴,我們的“十一”假日才會更加精彩。
文明是一種生產力,體現著一個社會的魅力。只有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每個人都來感受文明、認同文明、了解文明,最終傳承文明,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達到和諧。從這個角度來說,公民既是創建文明的主體也是受益者。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學會文明,踐行文明,我們生活的環境才會變得更美觀、日常出行才會變得更方便、環境衛生才會變得更干凈,才會大大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從我做起”,體現出一種主人翁意識;“從身邊做起”,則體現出一種“不以善小而不為”的細節意識;“從現在做起”,更是體現出一種只爭朝夕的緊迫意識。69年砥礪奮進,我們已經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不斷增強文明意識,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中華文明綻放得更加燦爛。(秦平)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2020年,對于中國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2020年,
作者:秦平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支持幫助小微企業做大做強,既關乎就業民生也關乎經濟發展。緩解融資難題,小微企業發展底氣更足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當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時間安排上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時期。越是接近尾聲,越不能放松要求。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
讓園藝融入自然,讓自然感動心靈。10月9日晚,北京世園會正式閉幕。自4月29日開始,北京世園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和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其亮點突出、成果豐碩,彰顯了時代特征、中國氣派和世界一流水平。各國際參展方普遍認為,北京世園會籌辦運營專業高效、規則體系健全完善,必將在世界園藝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國印記”,成為辦好今后A1類世園會的標桿。
2018年全國“兩會”以來,長江兩岸綠意盎然,建三江萬畝大地號稻浪滾滾,深圳前海生機勃勃,上海張江活力四射,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干”,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月20日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對民營企業踴躍投身脫貧攻堅予以肯定,勉勵廣大民營企業家堅定發展信心,踏踏實實辦好企業。
在第五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改革開放的40年,是我國逐步消除貧困的40年。40年的接續奮斗,讓7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現在,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就要歷史性地得到解決,脫貧攻堅進入最為關鍵的階段。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魏晉人所作《西京雜記》中,曾記載西漢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魏晉人所作《西京雜記》中,曾記載西漢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