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18:00 來源:黃河新聞網
李永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的教育,從來就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特別是家庭教育,發于童蒙、啟于稚幼,是從孩子無意識時便潛移默化,深入其骨髓的,是真正性格養成、品性端立的根基,更需要認真對待、高度重視。
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須有正確的教育觀。當今中國家庭教育最大的隱憂在溺愛,在過度溺愛。因為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獨生子女家庭空前增多。因其唯一,父母的愛便沒有分散,便專注于一人,唯恐有一絲的閃忽,于是各種溺愛手段輪番上演,于是媒體上各種“巨嬰”新聞層出不窮,有上大學而仍無法自理者,有已然成年但仍癡迷游戲不找工作專注啃老二十年的奇葩,有向父母索要財物不得滿足而拳腳相向甚至持刃相傷者……多年溺愛換來的是精神的侏儒,人生的失敗,多年付出換來的是恩將仇報、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因此,成功的家庭教育,不能是一味地溺愛,不能是家長一味地付出、孩子一味地索取,必須寬嚴相濟,必須親情與磨礪同在,必須讓孩子在身體成長的同時,接受生活的磨礪,在磨礪中懂得感恩、懂得親情、懂得付出。
成功的家庭教育,需要正確價值觀的不斷引導。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啟蒙,在于孩子們是一張白紙,你畫出五彩斑斕,他以后的人生便五彩斑斕,你隨意涂鴉,他以后的人生便亂七八糟。所以,孟子的母親三遷其家,最后居于學宮之旁,才讓孟夫子有了大儒的學識與威望;岳飛的母親在少時的岳飛背上刺寫“精忠報國”,才有了岳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報國志向。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將愛國敬業、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等積極、樂觀的觀念通過家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春風化雨般滲透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深植骨髓的下意識,成為孩子的本真和潛能力。
成功的家庭教育,有賴于優良家風的濡染熏陶。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家風時這樣說:“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好的家風是家庭文化與修養的累積,是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集中體現,是整個家族在人生的沉浮中沉淀出的賴以安身立命的處世精髓,蘊含了樸素但經得起檢驗的人生哲理。以孝傳家者,必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祖國、生活報以滿滿的愛心;以勤傳家者,必能勤儉節制,在工作中愛崗敬業、自強不息;以讀傳家者,必能重文化、重教育,書香世家延宕不息……家風的熏陶,在于言傳身教,在于無所不在的家風氣息讓他律和自律能完美地結合,繼而生發成一種成長的自覺。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啟蒙,在這里,父母及長輩要給孩子系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這粒扣子決定著后面所有扣子的方向、大小、鋪排,甚至決定著人生的高度與厚度,必須認認真真、滿含虔誠地為孩子系好、系正,然后目送孩子走上他自己的人生之路。
張晨靜]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危機,擾亂了全社會經濟發展的節奏。報道指出,由于新冠疫情,女性從事家務和家庭護理的工作大幅增加,她們喪失就業和教育機會,這讓女性的身心健康可能會變得更差。
10月22日零時許,鄭州市市場街桐柏路地鐵口附近,一名九歲的小男孩手里拉著一只行李箱,看上去情緒低落,獨自徘徊在漆黑寒冷的街頭。當晚,由于小男孩始終不愿說出父母聯系方式,最后在民警的勸說下,答應跟民警回派出所休息。
近日,武漢地鐵2號線金銀潭站,一名女孩瘋狂用腳踹同行女子,這是怎么回事↓↓↓拍攝者稱,兩人應該是母女關系。女孩看沒有踢到母親,甚至還動手打了這名路人,后經母親勸阻,地鐵到站后,母女兩人上了車。
一段時間以來,孩子因與家長溝通不暢而自殺自殘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引起社會對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也為家長反思自身教育方式敲響了警鐘。事實上,一些家長對孩子物質上舍得投入,自認為對孩子“付出”很多,卻恰恰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羅水社區“老人被狗繩絆倒后身亡”一事持續發酵。據杏壇鎮宣傳文體辦透露,目前,經過多次協調,發生意外的老人家屬方暫時同意,將不會追究女孩責任。
4月23日,張家港市檢察院對成然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同時責令其父母接受為期一年的“強制親職教育”,并向張家港市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發出《親職教育輔導委托函》。將家庭教育納入法治層面,可以更好地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引導父母科學理性教育孩子,甚至可以對父母進行強制監督,意義深遠。
如何通過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不僅考驗著個人和家庭,也考驗著學校和政府。為了盡可能減輕家里負擔,一到假期張新文就去工地找活干,而且專挑重體力活干,因為能多賺工錢。
在新時期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傳統家庭美德、加強家庭文明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良好的家風家教,既是培育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手段。
2月13日,正在隔離病房等待檢測結果的舒先生和妻子,先后接到家中兩個孩子的電話:“爸爸媽媽,現在每天都有叔叔阿姨來照顧我們,你們可以安心隔離檢查了。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涪陵區各級婦聯干部和巾幗志愿者陸續給800余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送去了急需的口罩。
春節期間,家宴是中國人家庭生活的頭等大事,同樣也是傳統文化、優良家風傳承之時。往深里看、往遠里看,良好的家風如同生命的基因一般,不管家宴如何遠逝,先人音容如何磨滅,置身地域如何流轉,孩子們回首過往,在家族的傳承有序中,家風依然在身上延續、發展,推動他們向善向好。春節歷久不衰,其形成與延續帶有傳統文化印痕,家宴自然也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鮮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