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天下 > 正文

以消除貧困抵御極端思想和恐怖主義

2018年10月15日11:48  來源:人民日報

5034

    貧困是導致極端思想和恐怖主義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因素,極易被人利用制造和激化矛盾,危害社會穩定。消除貧困,不僅可以改善群眾物質生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也可有效抵御極端思想和恐怖主義的傳播。

  當代恐怖主義及其犯罪的原因和背景十分復雜,貧困作為其中的重要因素,通常會與民族、宗教、文化和社會等問題一并,直接或間接地導致恐怖主義的產生和蔓延。《防止暴力極端主義行動計劃》及多份聯合國大會文件指出,貧困和失業容易導致暴力極端主義的出現,同時使暴力極端組織成為有吸引力的收入來源。有關貧困與犯罪及恐怖主義關系的研究也顯示,貧困不僅影響個人和群體的經濟收入,還會影響其整體生活環境、教育程度、人際交往、發展軌跡和選擇,使其更容易接觸和采納暴力極端的思想和行為。此外,貧困還經常被恐怖組織作為傳播極端思想、騙取支持與同情的理由,以此蠱惑和煽動有一定經濟實力和教育背景的人為其提供資源。因此,消除貧困將有助于從多方面預防和打擊極端思想和恐怖主義。面對嚴峻復雜的恐怖主義態勢,多國政要、國際組織領導人呼吁通過消除貧困抵御仇恨和暴力犯罪,從根源上杜絕恐怖主義。

  打贏脫貧攻堅戰,遏制極端思想滲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通過前所未有的力度使大規模貧困人口的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在脫貧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我國的脫貧攻堅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部分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仍處于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的狀態,面臨基礎條件薄弱、發展嚴重滯后、公共服務不足等脫貧困境和挑戰。這些邊疆民族地區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安全、邊疆的穩定和民族的團結,是抵御極端思想和恐怖主義的關鍵與前沿。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改善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與發展環境,可防止別有用心的極端勢力借貧困之題制造矛盾,散播極端思想,將暴力恐怖犯罪 “正義化”。

  縮小貧富差距,共享發展成果。個人、群體以及地域間的貧富差距和發展水平差異,極易被恐怖主義渲染和利用。有學者指出,當某少數群體處于貧困,或其經濟處于不利地位時,恐怖組織會竭盡所能地煽動和利用不滿情緒,將不滿引向激進化和暴力行為。因此,為貧困人口提供多方面保障,并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可以有效縮小貧困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經濟差距,促進平衡、協調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要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精準發力,確保各族群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正是通過因人施策,因地制宜的方式,高效精準地識別和落實對貧困地區和群眾的幫扶,使其能共享發展成果,在不遠的將來與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提高物質基礎,豐富精神生活。精神文明離不開物質基礎,提高物質基礎有助于提升道德素養,推動文化繁榮,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恐怖主義之所以能在一些貧困閉塞的地區蔓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極端思想侵蝕的人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素質較低,缺乏對宗教、歷史和文化等相關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未能將民族風俗、正常宗教活動與宗教極端思想和活動相區分。消除貧困在提高物質基礎的同時,也將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使其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宗教和少數民族文化,有能力和機會參與更加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質基礎與精神文明相互促進,才能確保在經濟發展與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消除精神貧困,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抵御極端思想。

  直面全球性挑戰,彰顯中國智慧。世界各國領導人在聯合國峰會上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寫到,一切形式和表現的貧困,包括極端貧困,以及不斷升級的暴力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都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中國迎難而上,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構筑了全社會扶貧的強大合力,建立了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為國際減貧事業和反恐斗爭發揮了表率。中國特色扶貧之路及其所帶來的成就,彰顯了我國對建設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所做出的積極貢獻,也展現了中國通過消除貧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智慧。面對依然嚴峻且不斷變化的全球反恐形勢,中國實施整體脫貧和共同富裕的重大戰略,將為人類抵御極端思想和恐怖主義,積累有益經驗。

  (作者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文章關鍵詞:消除貧困 極端思想 恐怖主義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專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薩克斯 薩克斯認為,過去40年中國積累了很多長期發展經驗,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其他國家可以在多方面借鑒中國脫貧經驗。

  • 國際媒體及友人見證中國脫貧攻堅:“這是絕無僅有的成就”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 國際媒體及友人見證中國脫貧攻堅:“這是絕無僅有的成就”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 肯尼亞:中國扶貧經驗值得非洲學習

    肯尼亞《旗幟報》近日發表學者卡文斯評論文章,贊賞中國實現全面減貧的重大成就,認為非洲可以學習中國經驗,實現非盟《2063年議程》。中國扶貧經驗也為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提供了戰略參考,將更好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 巴基斯坦學者認為中國的減貧經驗值得巴基斯坦借鑒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編輯祖拜爾·庫雷希表示,中國成功的減貧成果令巴基斯坦政府感到欽佩,總理伊姆蘭·汗一直在學習中國的減貧經驗,希望以此讓更多巴基斯坦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 2020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在甘肅隴南舉行 探討后疫情時代全球減貧創新與合作

    2020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24日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據了解,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此前已成功在意大利羅馬連續舉辦三屆,今年的舉辦地甘肅在本月21號宣布全省最后8個深度貧困縣“摘帽”,該省75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

  • 英國亞洲問題專家:雙循環發展格局意味著中國將與更廣泛的世界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

    希迪齊指出,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確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目標,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談到雙循環發展模式的重要性,希迪齊表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表明中國將與更廣泛的世界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

  • 觀中國丨700000000!數字背后,是一個個被改變的人生

    消除貧困是全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是世界各國共同的目標,誰也不能漠不關心。中國減貧經驗的特色之一,是除了資金支持之外,還鼓勵黨政干部和群眾成為志愿者,解決農村貧困問題。

  • 建設更加綠色公平的世界(觀點)

    23年來,國際竹藤組織為加快全球竹藤資源開發、促進竹藤產區脫貧減困、繁榮竹藤產品貿易、推動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竹藤產業,向世界各地出口種類繁多的竹制產品。許多培訓項目在中國本土開展,其他國家從業人員可以近距離觀摩中國竹藤產業發展,從中獲得啟發。

  • 外交部:中方致力于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今年中國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10年實現相關減貧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方致力于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用實際行動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消除貧困的目標。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