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天下 > 正文

為了豐收的喜悅——記四川省農科院三代麥田“守望者”

2018年10月18日11:51  來源:新華網

5034

原標題:為了豐收的喜悅——記四川省農科院三代麥田“守望者”

10月中旬,位于川西平原的四川省廣漢市連山鎮錦花村進入小麥播種季。田野間,一個大院引人注目,大院兩側墻上粉刷著“創新轉化一條線,專家農民面對面”。這里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的川西小麥試驗示范基地。

去年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的博士劉淼正在一間大棚旁進行控制性試驗,用量筒取定量的水加到不同的泥土盆中,接水,倒水,記錄,再重復……劉淼和幾位同事長期吃住在基地。算起來,劉淼是這片麥田的第三代“守望者”。

“我們的科研條件比余老師那會兒好多了。”劉淼說。

他說的“余老師”是原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所長余遙,麥田的第一代“守望者”,從1963年開始研究小麥栽培。這位84歲的中國小麥栽培專家已退休多年,現在仍定期來基地對年輕科研工作者進行指導。

記者采訪了解,從1972年主動請纓到廣漢蹲點開始,余遙與這片麥田結緣40多年。當時小麥生產因發展三熟制面臨晚播低產問題,余遙調研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是選用適宜晚播的春性早熟、抗倒、高產品種。于是,開始以廣漢為中心開展小區實驗與大田對比。結果表明,當時并不被育種者看好的小麥品種“繁6”在適當增加密度和施肥量、早促早管條件下,比其他品種增產20%以上。

由此,“繁6”成為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在四川、貴州等省大面積種植的主栽品種,最大播種面積達1227萬畝。

隨后,針對黏濕麥地收效甚微的情況,余遙又主持了“小窩密植栽培增產技術”的研究。1984年該技術獲得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并被列為2000年我國小麥生產大面積推廣的十項技術之一。

而今,基地建起了專家大院,不僅有了實驗室、培訓室、種質資源儲藏室等辦公場地,還有35畝核心試驗田和2000余畝示范田。

小麥專家大院是在湯永祿博士主持下于2004年建立的。湯永祿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余遙的學生,麥田的第二代“守望者”。

提起這個學生,余遙毫不吝嗇贊美之詞:“除了個子比我矮,其他各個方面都超過了我。”

湯永祿說,他跟余遙老師的“緣分”始于一封表達“獻身小麥”的自薦信。1993年,進入四川農科院后,湯永祿開始從事耕作制度、作物生理和小麥產業化技術研究。

“我們第二代研究人員不僅僅考慮小麥生產的某一個具體環節,而是對小麥生產全產業鏈研究。”湯永祿介紹。

黃明水是連山鎮種糧大戶,曾經因不懂技術導致多年虧本,后來引進了四川省農科院培育的川麥系列新品種和湯永祿團隊研發的“小麥精量露播稻草覆蓋高效栽培技術”“半旋機播技術”,小麥由原來的畝產300公斤提高到480多公斤。

針對四川特殊的地勢地貌和生態條件,湯永祿帶領團隊經過多年的努力,研發出了適應稻田復雜環境和丘陵旱地套作種植的小型小麥播種機,并實現了系列化開發,其中3個型號的播種機通過農機檢驗和推廣鑒定,獲得國家專利授權8項。

近幾年,針對稻茬小麥播種質量不高的問題,湯永祿又帶隊研發了“稻茬小麥滅茬免耕帶旋播種技術”,現已在西南地區規模化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并開始擴大到長江中下游稻茬麥區。

如今,湯永祿除了指導劉淼在內的5個學生外,把更多的時間留給需要幫助的人。他加了十幾個微信群“我是新農人”“小麥產業體系”……只要群里有需要,他都做到有問必答。

“有人覺得我們的工作很無聊,但當看到種糧大戶豐收的喜悅時,那種滿足感難以言說。”湯永祿說。

(新華社成都10月16日電 記者張海磊)

文章關鍵詞:豐收 四川省農科院 麥田“守望者”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拿起農具為生活、放下農具唱生活!這支合唱團唱出了農民的精氣神

    中寧縣大戰場鎮紅寶村農民合唱團指導老師 李震宏:我當時就想著搞個短期培訓,但是當我們來培訓的時候大家積極性特別高。   中寧縣大戰場鎮紅寶村村民 王小平:夢想就是把歌唱好,出去能走個北京,能走個外面,反正讓全國的農民都知道我們農民也能唱歌。

  • 廣西賀州生姜大豐收 產業發展“有姜來”

    眼下,廣西賀州平桂區明梅村的生姜迎來豐收,當地群眾正利用晴好天氣抓緊采收生姜。記者去拍攝的這一天,村民鄧金旺正把當天采收的最后兩筐生姜運了回來,他告訴記者,去年他種了6畝生姜,賺了3萬多元,今年又擴種了4畝地。

  • 追憶尼瑪扎西:他離去在青稞豐收的季節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院長尼瑪扎西在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今年,西藏青稞種植面積達215萬畝,他培育的青稞新品種已廣泛種植,培養的后輩們也將繼承他未竟的事業。

  • 彭石華:“讓大家生活得更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當過兵、吃得苦,為人正直熱心,舍得為村里謀事,彭石華在2014年被村民們選為坪寨村支書。攝影/曾鴻  彭石華說到做到,他帶著農戶大規模種植西紅柿、辣椒,把自己的種植經驗、銷售渠道分享給村民們。

  • 全國多地農作物迎來豐收 大規模機械作業正在陸續展開

    在山東、安徽等地,大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迎來了豐收,大規模機械作業正在陸續展開。石臺縣丁香鎮黨委委員 胡小琴:農民豐收節的舉辦,這樣的話我們農產品的銷路就越來越廣了,給老百姓增收致富增加了一個很好的途徑。

  • 坐高鐵看中國!登上哈大高鐵 咱們不見不散~

    國慶假期,繼續關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特別節目《坐著高鐵看中國》,今天我們搭乘哈大高鐵去看看東北的新風貌。吉林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凌云: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松遼平原腹地,有著“東北糧倉”和“松遼明珠”美譽的吉林省梨樹縣,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黃金玉米帶。

  • 河南信陽:魚躍歡騰唱響豐收之歌

    9月28日,以“乘風破浪,魚躍南灣”為主題的河南信陽南灣湖第八屆開漁節開幕。活動現場,幾十條漁船同時開出,逐漸有序擺出豐收的“豐”字造型,慶祝漁民豐收。據介紹,本次開漁節將民俗性、體驗性、互動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呈現出百舸爭流捕魚忙、巨網捕魚豐收悅、頭魚拍賣搶彩頭、千人共品鮮魚湯等亮點。

  • “趕農集”載歌載舞慶豐收 特色農產品展讓游客滿載而歸

    在海南樂東,當地農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舉辦的特色農產品展讓游客滿載而歸。參展農戶:這是我們的黎家糯米酒,今年我們做了一個新包裝,就是我們一個黎陶的包裝,外邊還裝了一個黎錦, 把我們黎族的所有的文化非遺全部集為一體。

  • 簽約金額超13億元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扶貧產品推介活動在中原福塔隆重舉行

    為促進河南農產品銷售順暢,解決扶貧產業產品滯銷問題,助力貧困群眾增收,9月25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扶貧產品推介暨現場簽約活動在中原福塔隆重舉行。本次活動先由河南省扶貧辦主任、黨組書記史秉銳致辭,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張玉香出席并講話。

  • 淘小鋪上的豐收節:1天賣10萬斤河南酥梨

    “沒想到這么好吃,也沒想到這么好賣。”9月21日,在掌柜們的強力帶貨幫助下,阿里巴巴旗下淘小鋪豐收節活動1天賣出10萬斤河南酥梨。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