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9日10:2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袁于飛
這幾天,中國水鄉烏鎮又一次引人注目。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讓烏鎮這座千年古鎮充滿現代魅力,不同膚色、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從世界各地相會于此,共同討論“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
互聯網到底是什么?為什么人類要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我們還是先聽聽那些打動人心的跟互聯網有關的故事吧。
有了互聯網,陜西省山陽縣貧困山區的孩子可以免費接受數字教育,通過互聯網認識到長頸鹿不是豬身馬首的動物。
有了互聯網,甘肅山村貧困戶家里養的山羊二十四小時就能通過專業冷鏈供應給上海市民。
有了互聯網,80歲的烏鎮老太太可以用手機購物,開直播,成為“網紅”。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回首互聯網接入中國的二十多年,特別是最近五年,被互聯網之光照耀的地方,許多人的命運因互聯網而發生改變,人們通過一個鼠標、一根網線或者一部手機就能與廣闊的世界相連。
今天,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得益于中國移動支付技術,當地人也迎來了跨越式的數字生活,在印度、在巴基斯坦、在孟加拉國,人們用手機打車、購物、旅游、公益捐款。互聯網讓世界因緊密相連而成為命運與共的共同體。
2005年,弗里德曼在《地球是平的》一書中,曾興奮地描述了技術讓世界變平的過程,預言全球化的大趨勢不可逆轉。盡管當今世界,全球化的過程面臨一波三折,但全球化的浪潮,終究是不可逆的,特別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
構筑數字世界的代碼是冰冷的,但數字背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關愛,休戚與共卻無比溫暖。互聯網技術的背后,寄托著中國對于世界的美好愿望——互信共治,共同繁榮發展,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愿互聯網之光,照耀這個世界的每一個地方!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09日 09版)
近日,在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參觀者拍攝一套演示模型。在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成果展示廳內,一系列5G與工業互聯網相融合的應用場景集中亮相,帶給現場觀眾與眾不同的視覺盛宴。
當地時間11月27日,肯尼亞《人民報》發表肯知名傳媒學者恩德戈瓦的評論文章,關注日前在浙江烏鎮召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贊賞中國倡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認為中國將引領數字時代世界發展方向,幫助發展中國家縮小數字鴻溝。
最近這幾年,每到11月,來自世界各地的互聯網從業人士都會聚首大運河畔的煙雨水鄉——浙江烏鎮,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彰了一批全球領先科技成果,讓人們對本屆大會的主題“數字賦能共創未來”有了更深理解。
最近這幾年,每到11月,來自世界各地的互聯網從業人士都會聚首大運河畔的煙雨水鄉——浙江烏鎮,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彰了一批全球領先科技成果,讓人們對本屆大會的主題“數字賦能共創未來”有了更深理解。
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在烏鎮順利落幕,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大背景下,今年的論壇仍然如期帶來互聯網新趨勢和最新前沿動態。來聽聽外籍觀察員安娜如何解讀此次盛會。
在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全球研發網絡總裁柯曼看來,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但中國的情況非常不同。阿聯酋經濟部外貿國務部長薩尼·宰尤迪指出,互聯網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根本性的作用,已成為創新、經濟增長和社會福祉發展的強大催化劑。
這兩天,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舉辦地烏鎮,很多人都會看到進入景區有兩條通道:一條是游客通道,另一條是論壇通道。疫情之下從容淡定、有條不紊的烏鎮,是現階段中國社會的一個生動縮影,是中國發展的一個有力見證,是中國之治的一道現實風景。
題:從烏鎮“熱詞”看數字“熱量”——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洞見未來科技新趨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主論壇上以視頻形式發表演講(11月23日攝)。
“直通烏鎮”全球互聯網大賽總決賽24日在浙江烏鎮舉辦。大賽自今年5月啟動,共吸引15個國家和地區千余個數字經濟相關領域項目參賽,涵蓋人工智能、大規模集成電路、激光、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技術。
題:古津船張向前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圓滿落下帷幕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說:“此次論壇讓全社會、全球看到中國數字抗疫的成果和經驗,將助力全球數字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