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10:50 來源:人民日報
汩汩噴涌的“黑金”,是共和國奔流不息的“工業血液”。開發建設59年來,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23.5億多噸。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標志著這個世界級特大型陸上砂巖油田的誕生。然而,歷經近60年開發,困難漸漸顯露:剩余儲量開采難度加大,后備資源接替不足,開采成本高企。近年來,國際市場長期低迷的油價,更如雪上加霜。大慶油田還能走多遠?
穩油增氣、提質增效、內外并舉,大慶石油人積極探索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新路,贏得新的更大舞臺。
實現從“一油獨大”到“油氣并舉”
作為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曾實現原油5000萬噸連續高產穩產27年、4000萬噸持續穩產12年,被譽為世界石油開發史的奇跡。巔峰之后,“中年危機”悄然而至:新增可采儲量難以滿足持續穩產需要,導致儲采失衡;長垣等主力油田步入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的“雙特高”階段,油越來越“散”、越來越“瘦”……逆境奮起,大慶油田要加“油”。油從哪兒來?
靠勘探“找”出來。面對后備資源不足、勘探對象日益復雜、發現難度增大等難題,大慶油田勘探系統打破思維定勢。近兩年,無論是老探區還是新領域新層系,都實現重大突破:松北富油凹陷常規油精細勘探高產井創歷史新高;非常規致密油勘探及開發動用有序展開,開辟15個試驗區,累計產油43.6萬噸。
靠技術“驅”出來。“目前,全球平均原油采收率為33%。這意味著老油田的剩余儲量依然相當可觀。”大慶油田公司副總工程師程杰成說。多年開發,大慶油田已至高含水后期,采出的液體90%以上是水。采收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都是難上加難。“我們的三元復合驅技術,可在含水率達98%的極限開采條件下,再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程杰成說。常規水驅,是注水入地把油“擠”出來;而三元復合驅,則是用堿、聚合物、表面活性劑組成的化學劑,把藏身巖石孔隙的油“洗”出來。這項技術已在大慶油田規模化應用,截至去年底,累計從巖縫里“洗”出石油2472.6萬噸。
靠天然氣“補”出來。近年來,大慶油田將天然氣視為戰略性、成長性工程來抓,不斷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實現從“一油獨大”到“油氣并舉”。
深化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
“從沒想過油田還會虧損!”在油田工作30多年的采油班班長劉廣軍感嘆道:“心里一下慌了。”作為資源型老國企,規模大、人員多、包袱重,資源稟賦變差,傳統優勢減弱。2016年,油田陷入歷史上第一次整體性虧損。
歷經低油價之痛,大慶油田更加明白:只有深化改革、提質增效,才能抵御風險,邁向高質量發展。
今年初,大慶油田公司職代會把改革作為一個單獨章節重點論述,既是總體部署,又有指標要求。聚焦重點領域,攻克那些難啃的“硬骨頭”——關鍵業務重組、機關機構精簡、產業結構調整、虧損企業治理……發展的內生動力正在釋放。
目前,油田總部機關改革任務已完成。機關部門減少56.5%,機關人員減少31.5%。
機關做減法,創新做加法。不久前,勘探傳來捷報,雙68井喜獲高產工業油流,這是松遼盆地外圍首口自然日產能超百立方米的探井,也是大慶探區自1973年以來自然日產能超百立方米的又一口探井。這一成果,源自科技創新的突破。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孫龍德介紹,近年來,大慶油田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加快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打造創新驅動引領發展的新支撐。今年,大慶油田提出了“科技貢獻率達到60%”的目標。
在大慶油田,“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深入人心。堅持向管理創新要效益,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強化全要素精益成本管控,油田注水量同比下降1.5%,用電量同比下降1%;產液量年增幅0.7%,創近10年來新低。
拓展國際市場,叫響大慶品牌
在乍得潛油電泵項目上,來自大慶油田的“力神”品牌知名度與忠誠度持續提升,連續8年電泵一次投產成功率100%,累計收入2.9億元。
自1998年進入國際市場以來,大慶油田海外業務項目已覆蓋2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900名員工,其中外方人員占比超60%。
近年來,大慶油田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大踏步、快節奏地“走出去”,構建起做大中東、深耕非洲、發展中亞、拓展亞太、介入美洲的市場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大慶油田實現海外市場收入79.89億元,同比增長26.5%;獲得海外權益產量451.32萬噸,同比增長12.67%。
特色技術,加重合作砝碼。通過開展技術推介、技術交流等方式,海外開發技術服務業務快速增長,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在開發蘇丹市場的基礎上,拓展了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市場,并與東帝汶、科威特、阿聯酋、印尼等國家石油公司簽訂了油氣合作備忘錄或達成合作意向。
油田服務,拓展高端市場。目前,大慶油田工程技術服務已進入多個國家和地區,逐步形成以中東為主,覆蓋非洲、中亞等國際高端市場的開發格局。今年前三季度,油服業務實現收入79.9億元,同比增長26.6%。今年前三季度,工程建設海外業務收入6.93億元,同比增長61.9%。
裝備制造,叫響大慶品牌。今年以來,大慶油田共獲得64臺加拿大市場抽油機訂單,并首次敲開南美市場大門,獲得5臺秘魯市場抽油機訂單,海外市場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兩倍多。
隨著油價回暖,石油行業持續放晴。今年前三季度,大慶油田亮出喜人成績單:實現國內外油氣產量當量3086.8萬噸,其中國內生產原油2388.87萬噸、天然氣30.95億立方米,這是量。再看質,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稅費同比分別增長15.39%、184.63%、55.77%,創2015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數字背后,是7萬多臺抽油機不舍晝夜、奏響大慶精神的奮進樂章。
從黑龍江省大慶火車站始發的K5191次列車,日前抵達呼倫貝爾市的嵯崗站,來自大慶油田呼倫貝爾分公司等油田企業的700余名職工搭乘這趟定制專列,順利抵達采油區返崗復工。
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肩負天然氣生產保供的重大責任,采氣分公司緊盯生產任務,狠抓安全管理,全力保障黑龍江省安全平穩供氣。在大慶油田采油四廠附近的杏4-4-斜P925井場,鐵人王進喜帶過的隊伍——1205鉆井隊正在進行復工以來第4口定向井的施工。
題:“關鍵時刻,鐵人隊伍沖在前”——大慶油田1205鉆井隊復工小記 隨著復工復產在全國啟動,大慶油田提前做足預案,確保疫情防控與油氣生產“兩手抓、兩不誤”。
一桶石油可以生產出: 一輛重型汽車行駛450公里的汽油,一輛卡車行駛80公里的燃料,電廠70千瓦每小時的發電,0.95升的石油瀝青和潤滑油,170根生日蠟燭,39件襯衫,750把梳子,135個皮球……
在大慶油田,中國石油第三代鐵人——“大慶新鐵人”李新民,被譽為“鐵人精神的傳人”。在海外作業的十幾年里,李新民帶領鉆井隊先后刷新了當地42項新紀錄,兩度獲得鉆井施工隊伍的最高榮譽“PDOC”杯。
2019年10月30日8:00:劉某某在丈夫閆某陪同下到大慶油田總醫院門診就診,醫生對劉某某進行檢查后開具患者入院通知單。針對此事,大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科相關負責人11月7日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此事,調查結果有待進一步公布。
連續27年保持5000萬噸以上原油高產穩產,大慶油田為新中國經濟巨輪提供了澎湃持久的前進動力,創造了中國石油乃至整個工業戰線的多個第一:原油產量第一、上繳利稅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
《紐約時報》1999年頭版刊登文章《美國進口中國產品大幅增加,貿易逆差飆升》;2001年撰文《中國在亞洲貿易中逐漸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1961年至197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為1.1%;1979年至2012年,年均貢獻率升至15.9%,僅次于美國;2013年至2018年,年均貢獻率升至28.1%,居世界第一。
日前,大慶油田進入四川流轉區塊的首口探井潼探1井獲工業氣流,展現了川中地區勘探的良好前景,拉開了大慶油田在川渝天然氣勘探的序幕。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科研人員在進行三元復合驅油實驗(6月26日攝)。
60年前,黨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的重大決策,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歷盡艱辛發現大慶油田,翻開了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