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10:51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儀仗隊入場(央視記者馬亞陽拍攝)
△歡迎儀式現場(央廣記者劉會民拍攝)
△軍樂隊(央視記者馬亞陽拍攝)
△在議會大廈正門入口處的壁畫上,掛出了歡迎橫幅。(央視記者李錚拍攝)
△視頻:習近平出席巴新總督舉行的歡迎儀式
△議會大廈的正對面就是即將在當天正式開通的獨立大道。(央視記者馬亞陽拍攝)
△移交啟用儀式就是在這里舉行。紅綢布覆蓋著的是項目標識碑。(央廣記者劉會民拍攝)
△4月12日的獨立大道。道路正對面的尖頂建筑就是議會大廈。
△5月15日的獨立大道
△6月13日的獨立大道
△正式開通前的獨立大道。獨立大道連接巴新議會大廈和市政主干道,全長1.06公里,雙向六車道,是巴新國內等級標準最高的道路。(央視記者拍攝)
△央視記者登上14米高的25噸汽車吊,就是為了拍攝開通第一天的獨立大道。當天,成千上萬名來自巴新各地不同部落的民眾身著各色服裝,站滿道路兩旁。(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獨立大道竣工后,這里成了新景點。很多當地居民專門來到獨立大道拍照或者散步。(央視記者湯健拍攝)
△在獨立大道和議會大廈旁邊,由中國中鐵承建的巴新國家法院也正在緊張施工中,這是南太平洋地區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國際化法院設施,預計明年10月交付使用。
△視頻:習近平和巴新總理共同出席中國援建的獨立大道移交啟用儀式
△布圖卡學園外,當地民眾打出的橫幅格外醒目。(央視記者鄧睿拍攝)
△布圖卡學園由中國深圳市援建,全稱中國-巴新友誼學校 布圖卡學園,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3部分,將解決當地3000多名學生上學難問題。(央視記者拍攝)
△舉辦儀式的教學樓多功能廳,習近平就是在這里致辭。您注意到了嗎?鮮花裝飾成了兩國國旗的圖案。(央視記者鄧睿拍攝)
△當天獻花的學生代表(央視記者王萌萌拍攝)
△來到現場的巴新學生。(央視記者王鵬飛拍攝)
△在多功能廳內一角,中國乒乓球學院巴布亞新幾內亞訓練中心的中國教練員、奧運冠軍張怡寧正在訓練巴新運動員。習近平鼓勵他們爭創佳績,做兩國人民友好使者。(新華社記者拍攝)
△視頻:習近平和巴新總理共同出席中國援建的布圖卡學園啟用儀式
△習近平與奧尼爾總理會談(新華社記者丁林拍攝)
△這是會見奧尼爾總理之前的會場情景。當天習近平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的多場雙邊會見也都是在這個會場舉行。(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中國與8個建交島國的國旗。(央視記者張淳拍攝)
△這是集體會晤開始前的現場(央視記者章猛拍攝)
△集體會晤現場的中國“福”(央視記者馬亞陽拍攝)
監制/申勇 唐怡
記者/龔雪輝 郁振一 沈忱 王萌萌 梁慧 馮良辰
編輯/潘夢瑩 李嘉歡 黃緒甜 劉峻廷
(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這是西班牙皇家衛隊演練的現場。(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西班牙皇家衛隊摩托車單元在進行演練。(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西班牙皇家衛隊在進行歡迎儀式分列式演練。
2018年9月14日紅外相機所拍視頻顯示,金錢豹幼崽出鏡濟源市林業局供圖 濟源市愚公林場黃楝樹林區主任薛茂盛介紹,視頻中的金錢豹幼崽年齡在4個月左右,看起來十分健康。截至目前,就有10余處紅外相機拍攝到了金錢豹在野外活動的畫面。
周紅云(左)與同事在電梯鋼井架檢查纜繩運行情況(11月26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發(吳勇兵 攝) 11月26日,周紅云(左)與同事一同探討電梯故障排除方法。 新華社發(吳勇兵 攝) 11月26日,周紅云在觀察電梯導向輪運行情況。
游客從蘭考焦裕祿干部學院門口的“焦桐”下走過(2017年8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高鐵列車駛入蘭考南站(1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在蘭考東壩頭鄉張莊村,村民在一個食用菌企業的車間內采摘褐蘑菇(6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在河南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一位農民在塑料大棚中采摘蘭考蜜瓜(6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在河南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一位村民正在一個食用菌企業的車間內采摘褐蘑菇(6月21日攝)。
11月23日,觀眾在欣賞展出的攝影作品。目前,由中國攝影家協會、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外攝影對著拍——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年攝影展”正在鄭州舉辦。目前,由中國攝影家協會、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外攝影對著拍——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年攝影展”正在鄭州舉辦。
11月19日,三門峽發布最新的數據,已超過5300只白天鵝飛抵三門峽過冬,三門峽迎來了最美天鵝季。在三門峽市天鵝湖城市濕地公園的觀光棧道上,到處都是游客和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師,他們很多都是專程從外地趕來看天鵝、拍天鵝的。
11月19日,習近平文萊之行的多場活動在文萊努洛伊曼王宮展開。這是習近平第一次到訪。兩國元首在會談時,一致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兩國關系提升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時政新聞眼》帶您從七個視角來觀察習近平的文萊之行。
(央視記者趙東辰拍攝) △努洛伊曼王宮周圍的過街天橋用英文和文萊的官方語言馬來文打出“歡迎習近平主席訪問文萊”的標語。(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明天的《時政新聞眼》將帶您更深入透徹地了解文萊,更身臨其境地跟隨習近平主席體驗國事訪問的每個細節。
(央視外籍工程師Daffi Akhtar拍攝) △好不容易拍到了一個同框照,左邊是探索者號,右邊是珍寶號。(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注意到沒有,會場的墻上掛著這幅當地的畫作,主題是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