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11:31 來源:人民日報
辦好學前教育,關系億萬兒童健康成長。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意見著眼于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切實辦好新時代學前教育,聚焦“入園難”“入園貴”等現實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應當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17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5萬所,比2010年增長69.5%;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79.6%,比2010年提高23%。但由于底子薄、欠賬多,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孩子總量多,幼兒園數量少,必然導致“入園難”;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低,民辦幼兒園占比偏高,必然導致“入園貴”;幼兒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嚴重不足,“入好園”的期待自然難以滿足,時有發生的幼兒安全問題更是一次次敲響警鐘。學前教育領域出現的種種問題和矛盾,亟待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細覽此次公布的意見,全文共九大部分、35條、8700多字,既從戰略層面把學前教育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頂層設計,規劃了改革的路線圖,也從戰術層面明確了改革的時間表和責任書。聚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既注重“硬件”建設,強化學前教育的規劃和投入,也注重“軟件”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監管責任;既注重治標,破解當前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也強調治本,補齊制度短板,推進學前教育立法;既鼓勵引導規范社會力量辦園,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也遏制過度逐利行為,分類治理無證辦園……這些,緊扣老百姓的關切,為從根本上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入園難”“入園貴”,凸顯了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緊缺。破解難題,關鍵在“開源”。既要向外拓展,老城(棚戶區)改造、新城開發和居住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應將配套建設幼兒園納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確保配套幼兒園與首期建設的居民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也須向內挖潛,可以充分利用騰退搬遷的空置廠房、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農村中小學閑置校舍等資源,鼓勵支持街道、村集體、有實力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辦好公辦園,在為本單位職工子女入園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普惠性服務。
“普惠性幼兒園”,最為群眾所期待。相關意見明確,我國將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占比偏高的局面。作為公辦園,應充分發揮保基本、兜底線、引領方向、平抑收費的主渠道作用;作為民辦園,則應回歸教育的本質,遏制過度逐利行為。學前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避免“一刀切”,充分考慮地區差異和不同情況,把解決當前問題的治標之舉和解決長遠問題的治本之策結合起來,緊抓重點、因地制宜,我們才能為老百姓辦好這件民生實事,把意見逐條落到實處。
推動學前教育改革,最終要落實到兒童安全保障和健康發展上。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抓實工作,攻堅克難、久久為功,一定能讓家長們更安心更放心、讓孩子們更快樂更健康。(張 爍)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2日 05 版)
在8月份北京推出“復工復產政策包”的基礎上,市發改委昨天再次梳理91條政策工具,推出《北京市普惠性產業政策工具應用指南(第二批)》,聚焦金融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商務服務業、養老家政服務業等領域,讓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加速“抵達”企業。
近日,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的答復中表示,關于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實現“幼有所育”。
對學前教育的發展原則,《學前教育法》擬明確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對孩子入學,《學前教育法》擬明確學前兒童入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除必要的身體健康檢查外,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
年底前完成新G107西側生態廊道綠化種植,開工建設龍子湖郊野公園、象山公園、河溝王山體公園,完成京廣高鐵橋下綠化(金水東路—北三環段)。啟動鄭東新區第一、第二人民醫院建設,推動明理路等3處財政投資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診,完成2家政府主導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制改造,實現回遷小區(村)衛生所(衛生服務站)基本建成。
為應對疫情沖擊和發展環境變化,需要更加積極寬松的政策環境、更加精準到位的政策投放。可以預見,隨著相關政策的調控作用進一步釋放,億萬市場主體的活力有望穩步提升,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記者曲哲涵)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近日,中央財政下達轉移支付資金188.4億元,比上年增加19.9億元,增長11.8%,繼續支持各地實施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
中國人民銀行6月1日表示,前期,人民銀行推出了3000億元抗疫專項再貸款和1.5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這些工具都是直達實體企業的貨幣政策工具。“與之前的再貸款再貼現等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相比,此次新創設的普惠小微企業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具有更為顯著的市場化、普惠性和直達性等特點。
(原標題:幼兒園賣燒烤自救生意火爆:營業三天后已停止 正準備開學) 受疫情影響,這家幼兒園暫時不能復學,臨時轉行做起了餐飲,早上賣早餐,晚上銷售燒烤和小龍蝦。幼兒園園長表示,目前他們正在準備開園核驗,同時組織教職工培訓演練,為幼兒園復園做準備。
(記者吳秋余)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委員會2020年第一次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強化監管科技應用實踐,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加強數字監管能力建設,不斷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提升監管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為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和復工復產工作貢獻科技力量。
伙伴行動旨在形成多方合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組織開展系列跟蹤報道,共同總結和宣傳推廣一批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