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21:2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同步壯大,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今天的《數說改革開放40年》,來看我國在創新科技事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您知道目前中國平均每天有多少項專利在遞交申請嗎?
答案是一萬多件。
從1985年開始,我國才出現了第一個專利申請,到2017年,一年就達到近370萬件,其中,有一半獲得了專利授權。
在最能體現創新水平的發明專利的申請量方面,依次實現了對歐、韓、日、美的超越,發明專利申請量從2011年開始,連續7年世界第一;向其他國家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也位居世界第二;另外,我國每年受理的商標注冊量也高居世界首位;中國科學論文被引用的次數,世界第二;我國成為世界知識產權的產出大國。
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也不斷壯大,2017年,全國研發人員總量超過600萬,研發人員總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而在1991年的時候還不足百萬。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國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并且在量子科學、超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等基礎科學領域獲得重大突破;高科技領域也碩果累累,在神舟載人飛船、載人潛水器、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前列。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實施,我國的研發經費投入也在2013年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排名世界第二,2017年投入的研發費用相當于當年中國GDP的2.13%,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愈發明顯,2017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比2012年增長了一半以上,年平均增速高達9.3%??萍紕撔乱I新動能,大數據、云計算、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業態、新模式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這40年,中國的創新能力在全球認可度越來越高,全球有158個國家與我國建立了科技合作。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創新能力從2012年的35位,上升到第17位,是唯一進入前20的中等收入國家。(央視記者 肖振生 李斌 張雷 叢威娜 陳東方 偉嘉 韓寧 郭元康)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瓣P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 聽“奮斗者”號總設計師葉聰、主航員張偉,講述萬米深潛背后的故事。葉聰,曾擔任“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被任命為“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大約在10天前,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順利返航。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探索一號它是一艘科考船,是科學家的海面工作室,“奮斗者”號是科學家的海底工作室。
“嫦娥奔月”是一則流傳千年的浪漫神話,寄托了中華民族世代對于月球的無限憧憬,中國人的探月夢想也從未停止,一個民族的千年夢想化為了現實。2015年發射的暗物質探測衛星被命名為“悟空”,預示著期望它能不畏艱難,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測初暗物質粒子。
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這份榮光屬于所有致力于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屬于每一位不畏艱險、敢于攀登的奮斗者。
11月28日,“奮斗者”號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并順利返航。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三亞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三亞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于11月28日勝利返航。探索萬米深海,是一代代海洋科技工作者矢志追求的遠大目標,也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的核心任務。
聯播+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所有致力于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十三五”以來,科技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組織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近千名科研人員,經過艱苦攻關,成功完成“奮斗者”號的研制工作。11月10日8時12分,“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