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17:08 來源:新華網
錢春弦
“變通革弊,與時代宜之。”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8年中國經濟作出“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判斷,同時指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要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要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變壓力為動力,就要在復雜形勢中保持定力。即將過去的一年,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這些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既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結構性的。要增強憂患意識,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保持定力,行穩致遠。
變壓力為動力,就要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釋放出積極信號,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穩定總需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變壓力為動力,就要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要以讓創新注入活力,為解決壓力輸入動力,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效率,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水平。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我們即將告別2018年,迎來2019年。中國經濟處在跨越關口的關鍵時期,即將過去的這一年,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成績來之不易,面對未來,我們要迎接更多變化和挑戰。越是艱難險阻,越要闖關奪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看清方向,把住大局,堅定沉著,迎難而上,不斷尋求新突破、取得新進展、奪取新勝利。
新華網評:悼念!以國家的名義
12月26日,昌贛高鐵開通運營首日開出的首趟G5025次列車從南昌西站駛出。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宋 燕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
韓 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圍繞全面
董 璐當地時間11月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在當天舉行的閉門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時
毛同輝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題為《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的主旨演
貧困問題是個世界性難題,反貧困是人類共同面臨的一項歷史任務。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過不懈努力,有七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了數字鄉村發展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為今后數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今天開幕。2000多名政協委員,肩負著全國各界群眾的期待與重托齊聚北京,共赴這一春天的盛會。
國內游人次增長,旅游收入再創新高,零售餐飲銷售額約1.4萬億元,品質化、個性化、體驗式消費引領潮流……今年國慶黃金周七天,消費市場呈現的新特點、新趨勢,成為展現中國經濟活力的一個生動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