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19:57 來源:荔枝網
特約評論員/張蘊弛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提供全球服務,這標志著北斗系統正式從區域走向全球。(新華社 12月27日)
自古以來,人們抬頭仰望北斗七星,從而確定哪條才是通往前方的路。如今,我們把中國“北斗”送往太空,開啟“服務全球”的偉大征途。北斗系統的正式建成,意味著我國將徹底打破在衛星定位方面的國際技術壟斷,并將其與世界各國分享,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開創全球科技領域“中國創造”的新時代!
打破國際壟斷,導航國家命運之路。21世紀是科學技術為主導的時代,沒有自主科研能力的國家,無法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局面的穩定。上個世紀90年代,航行在印度洋的中國貨船“銀河號”曾因美國掐斷相關地區的GPS信號而瞬間迷失方向,巨大的安全隱患意味著研發出國產的衛星導航系統刻不容緩。9年立項,25年研發修成正果,茫茫34年磨一劍。“北斗”從第一顆衛星的呱呱落地到現今無死角覆蓋的獨當一面;從面對國際壟斷的無從下手到當下多項頂級專利的傲世全球,靠的是我國科學家們頂尖的技術水平和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永不服輸精神。“北斗”系統的發展沒有盡頭,人類文明發展之路和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浩瀚之路,需要“北斗”這座不滅燈塔來照亮。
助力“一帶一路”,惠及全球各國人民。習近平總書記說:“北斗導航,讓我們擁有了太空中的‘千里眼’。”“北斗”,不僅是服務中國人民的“望遠鏡”,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導航者”。高精度、高可靠的“北斗”系統已經為“一帶一路”項目參與國提供基本導航服務,從而推動地區的經濟技術發展,同時,今后會有更多的國際項目在等待著“北斗”系統的參與。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已然建成,大到為飛機輪船指路護航,小到幫助城市中的每一份外賣精準送達,其已經可以勝任為全球提供服務的重責。“北斗”已經在近些年的逐漸亮相中成為了我國的名片之一,其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我們樂于與世界各國分享“北斗”這項成果,同時我們不會對嚴重影響世界安全和穩定的霸權主義國家行徑坐視不管,更不會去靠研發出來高效、便捷的創新成果進行技術挾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口號不是喊喊而已,更不是敷衍了事。與世界分享“北斗”,把“北斗”的累累碩果惠及全世界人民,這不僅是我國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大步,更是建成更加美好世界的一大步。
增強國家自信,引領“中國創造”時代。城市規劃、國土測繪、環境監測、防災減災、交通監控……“北斗”的本領涉及著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目前,我國的北斗系統已成功實現世界歷史上的多項技術突破,并在各個領域取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因為其不僅具備并在一些方面可以超越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全天候、全天時等功能特點,還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為所有用戶提供史無前例的高精度和可靠的定位服務。“時勢造英雄”,“北斗”的誕生不是偶然,而是我國進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必然。“北斗”的出世振奮人心,并堅定了每一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奮斗者和參與者的信念。從“中國制造”到 “中國創造”,滿分答卷的背后是滾滾汗水,還有自信且無畏的笑容,“北斗”將引領“中國創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西風雨斂煙云凈,北斗腳垂河漢乾。”北斗之光亮于中華,耀領全球,我們始終堅持“自主、開放、兼容、漸進”的原則建設和發展北斗系統,永遠不會把高端的技術用于欺凌弱國,更不會私藏于家中,而是會凝聚起新時代“中國力量”,與世界分享“中國奇跡”,把北斗系統打造成維護我國共建共享發展格局、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全人類的重要保障。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只是月球上的一小步,但卻是中國走向深空探測的重要一步,相信中國航天作為太空探索領域的先行者之一,在未來的路上將會不斷創造新的精彩。
“科學技術應該造福全人類。”11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首屆大會開幕,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彰顯了大國風范,讓世界吹拂起科技創新、共贏發展的勁風。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技創新大顯身手,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楊長風:通俗地講,北斗衛星導航的原理是基于三球交匯原理,通過測量3顆以上導航衛星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解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坐標。
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了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來自多家媒體的優秀記者講述他們參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輿論監督報道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聆聽“好記者”的“好故事”——寫在第二十一個記者節到來之際 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只有擔當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才能與受眾一起跨越千山萬水,觸摸時代的脈搏。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聆聽“好記者”的“好故事”——寫在第二十一個記者節到來之際 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只有擔當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才能與受眾一起跨越千山萬水,觸摸時代的脈搏。
仰望歷史的天空,家國情懷熠熠生輝;跨越時間的長河,家國情懷綿綿不斷。”面對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億萬人民所展現出的熾熱而深沉的家國情懷,激蕩人心、振奮人心,給人以無窮的奮進力量。
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在上海舉行。今年進博保電工作的數據融合能力、智慧輔助指揮水平顯著提升。分布于全市的129個搶修基地、173個搶修駐點、5000余名搶修人員、近1000臺應急搶修車輛也已全部到位,以最佳狀態迎接進博會的到來。
2000年10月31日,我國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01星,為我國第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的建設奠定了基礎。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責任編輯 李亞瓊 楊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