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4日07:36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
2019年開年,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可謂喜訊連連。先是權威公布全市常住人口破千萬;緊接著,在1月12日召開的鄭州市委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經濟總量首破萬億大關的喜訊,意味著鄭州步入了“萬億俱樂部”。業內專家分析說,GDP突破一萬億和人口突破一千萬,是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得到認可的兩個硬性指標,這也標志著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底氣更足了。
常住人口破千萬、GDP破萬億、人均GDP破十萬
回顧鄭州GDP破萬億的歷程,鄭州這些年的飛速發展可謂盡收眼底。從曾經的鄭縣,曾經火車拉來的城市,到一步步的蝶變,隨著多重國家戰略的疊加,國家中心城市的加成,帶給鄭州空前的發展機遇,也給鄭州經濟發展提供了“助推劑”。
時間撥回1978年,鄭州當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僅為20.3億元。一直到1990年,鄭州的地區生產總值才破百億,達到116.4億元。之后,鄭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呈現加速增長趨勢。2003年,鄭州地區生產總值首度破千億,達到1074.1億元。
從百億到千億,鄭州用了13年的時間。而從千億到萬億,鄭州則用了14年的時間,根據鄭州市委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的消息,2018年的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正式成為國內“萬億俱樂部”的一員。
那么,跨入“萬億俱樂部”,意味著什么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14個城市進入“萬億俱樂部”。這其中,大多是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身影,同為中部六省省會的武漢于2014年升級成功,長沙則是在2017年升級成功。
根據鄭州市統計局數據,近些年來,鄭州市人均GDP也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其中,1985年,首度破千,達到1031元。1999年,首度破萬,達到10091元。而2018年,人均GDP也升級成了六位數。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鄭州的“腰桿”更硬了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過去五年,鄭州的GDP連跨7000億元、8000億元、9000億元三個臺階,2017年GDP更是達到9130億元。而在2018年9月召開的鄭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鄭州市市長王新偉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上半年,鄭州市生產總值達到了4611.4億元,增長8.5%。根據預計,今年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0萬元大關。
跨入“萬億俱樂部”意味著什么?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分析說,鄭州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如果要得到認可,有兩個指標是必須要達到,一個是GDP突破一萬億,另一個是人口突破一千萬。之前測算時,這兩大指標要在2019年或者2020年實現,沒想到2018年就實現了,這對于鄭州來講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有業內專家表示,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會發展為服務業主導型的經濟,整體服務業的占比會越來越高。在發達國家,大城市的第三產業比重都占到80%~90%。城市人口規模大,消費需求也隨之增大,需要城市提供的服務也越多。而在未來,多數綜合性城市的經濟,都會是服務業主導型的。
如果拋開GDP,鄭州目前的發展,是否符合國際大城市的發展模式呢?根據鄭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三次產業結構為1.8∶43.8∶54.4。根據計算,鄭州的第三產業占比已經超過第一、第二產業占比之合。
對此,宋向清在接受大河報記者采訪時曾分析說,判斷一個城市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三產的比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鄭州這兩個指標大幅度提升是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結果。這也意味著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底氣更足,潛力也更大了,這也必將進一步提高其在國家省會城市中的位次。
從2020年1月開始,全國各省份進入了地方“兩會時間”。數據顯示,部分省份2019年GDP總量邁上新臺階,“10萬億俱樂部”成員誕生;多數省份2020年GDP目標較去年有所下調,天津目標則逆勢上調。
“萬億俱樂部”,指的是中國大陸全年GDP達到或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截至去年底,中國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武漢等16座城市入圍。
從經濟總量上看,在深圳市未公布前三季度GDP總量的情況下,前三季度上海和北京GDP超過兩萬億元,其后依次是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除此以外,成都、南京、長沙、武漢等長江經濟帶上的城市表現突出。
寧波和鄭州2018年度GDP首次突破萬億元,至此,中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城市已有16個,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
具體來看,初步核算,一季度河南全省生產總值達11639.05億元,同比增長7.9%,比上年全年提高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河南省統計局表示,總的來看,一季度全省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實現良好開局,為全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打下重要基礎。
截至目前,共有29省份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成績單”。天津一季度GDP增速雖然暫列倒數第二位,但與天津去年一季度增速相比,增長了2.6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增長了0.9個百分點。
1月29日,隨著最后一個省份——山東省經濟運行情況對外公布,全國31個省份2018年經濟“成績單”全部揭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河北、福建、上海、北京和安徽13地的GDP總量超過3萬億元關口,其中北京、安徽系首次邁入“3萬億俱樂部”。
(李鵬飛) 隨著全國各省份進入地方“兩會時間”,各地2018經濟“成績單”也陸續揭曉。經濟總量方面,廣東、江蘇雙雙晉升為“9萬億俱樂部”成員,天津被廣西趕超;經濟增速方面,18個省份GDP增速超過全國增速,西藏以10%的增速居首。
截至14日,已有西藏、北京、天津、河北、湖北、福建、四川、安徽、江蘇、新疆10個省區市召開省級地方兩會,曬出2018年當地經濟成績單。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江蘇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和中高速增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7%左右,總量達9.2萬億。
截至14日,已有西藏、北京、天津、河北、湖北、福建、四川、安徽、江蘇、新疆10個省區市召開省級地方兩會,曬出2018年當地經濟成績單。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江蘇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和中高速增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7%左右,總量達9.2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