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夢里張莊”話幸福

2019年02月04日15:30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5034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董林   張學文   童浩麟

  鄉村的臘月二十八,年味濃得似乎要溢出來:太陽這才剛剛偏西,滿街飄著炸丸子蒸花饃的香氣,大街兩邊的商戶把紅紅綠綠的年貨堆成了小山,一些淘氣的孩子已經按捺不住興奮,在空場上放起了“二踢腳”。迎著滿街的紅燈籠,記者走進了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

  在豫東,張莊村很有名:九曲黃河,張莊村就坐落在最后一道彎處。黃河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說,而張莊村,正處于黃河最典型的“豆腐腰”地段,歷史上遭受過無數水患災害。

  1963年的春天,焦裕祿在張莊村打響了治理“沙害”的第一槍——“貼膏藥扎針”。“用淤泥黏土封沙是‘貼膏藥’,種上槐樹叫‘扎針’,張莊從此開始變了樣。”村黨支部書記申學風說。

  現在的張莊依然有名:村名前常被人們加上“最美”“幸福”這樣的形容詞。在村口,一塊寫有“幸福路”的紅色路標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路標旁,一條6米左右寬、平展展的水泥路由北向南伸向遠方。陽光下,道路整潔如一,兩旁家家戶戶門口的大紅燈籠在微風中搖曳,煞是好看。

  申學風說:“5年前的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是沿著這條路走進村民家中,同干部群眾座談。”

  “當時,我就坐在總書記的左手邊。”申學風動情地說,“座談會上,我們村‘兩委’向總書記鄭重承諾,總書記來到張莊,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我們有信心在三年內摘掉貧困村帽子。”

  2014年,711戶2963口人的張莊,在冊貧困戶212戶792人。至2016年年底,張莊和蘭考縣其他114個貧困村一起,如期脫貧。

  一個生機盎然的張莊,在群眾奮斗的手中“噴薄”而出。

  “脫貧摘帽,發展產業,5年來張莊摸索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申學風比劃著說。

  離幸福路口不遠的昔日貧困戶閆春光家,窗明幾凈,習近平總書記的畫像懸掛在客廳的正中央。

  “不懂技術,2013年我剛辦養雞場就賠了1萬多元,家里還有幾萬元的外債,一時間不知道該咋辦了。那天總書記來到俺家,了解情況后,親切地問我下一步的打算,鼓勵我好好干,爭取早日脫貧。”閆春光幸福地回憶道。

  5年來,閆春光始終不忘總書記的關懷——每天起早貪黑,一邊到縣里學習養殖技術,一邊上網學習管理知識。在他的用心經營下,雞場養殖規模從最初的3000只發展到1萬只,日產雞蛋500余公斤,年純收入20多萬元。

  面對記者,閆春光曬起了自家的“小幸福”:去年收入幾十萬元,兩個孩子送到城里上了寄宿制學校,在村里租下兩間門面房開起土特產專賣店,用土法加工花生油、小磨香油。“今年春節前,光是賣小磨香油就賺了20多萬元!”

  說起下一步打算,記者給閆春光出主意:“可以開網店,通過網絡賣香油。這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強項,我們來幫你。”大家一起開心地笑了起來。

  閆春光想讓記者給總書記捎句話:“真希望總書記早日再來張莊,看看俺們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嘗嘗俺磨的香油香不香!”

  靠天空米缸,靠己糧滿倉。

  與閆春光家斜對過的老支書文偉清家也是大變樣。當年,習總書記曾在他家門口品嘗了他老伴簸箕里的花生。如今,老兩口對花生進行深加工,取名“文氏花生”;兒子用流轉的100畝土地種蓮藕,畝產達2000公斤,碰上今年的好年景,蓮藕毛利20萬元,成為張莊發展特色種植業增收致富的典型。

  農歷臘月二十八,掛上大紅燈籠的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幸福路上溢出濃濃的年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長來 攝

  今日張莊的幸福是擼起袖子干出來的。申學風說:“張莊地處黃河最后一道彎,又是焦裕祿找風口治風沙的地方,毛主席和習近平總書記都曾來過這里,我們有條件發展紅色旅游。”

  和豫東大多數村莊一樣,張莊村空心房、空心院有很多。

  2016年5月,村“兩委”將6戶空心戶打造成的第一個農家樂正式開業,名字很美——“夢里張莊”。2018年9月,張莊村被認定為我省鄉村旅游特色村。兩年時間,張莊鄉村旅游已紅火起來。

  “我們把旅游資源細分為紅色游、鄉村游、黃河灘區游三類。僅紅色游就有四面紅旗館、焦裕祿精神體驗基地、年代記憶民俗館等多元化旅游景點。”申學風對鄉村旅游娓娓道來。

  利用村小學舊址,在縣委組織部的支持下,2018年6月,“張莊農村干部培訓學校”正式開班,對來自全省的基層農村干部進行輪訓,目前已培訓46批村干部。

  紅色景點是龍頭,遍布全村的民宿是實現穩定脫貧的龍尾。“干部培訓吃住都在幾十家民宿里。僅這一項,去年收入就突破200萬元。”申學風說,“民宿由張莊幸福家園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統一管理。”至2018年,張莊32戶貧困戶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穩定脫貧。

  張莊產業有集體元素——村委通過“四議兩公開”,轉包土地115畝,建起77座哈密瓜種植大棚;建設了一個雜果采摘園。2018年實現集體收入47萬元,讓張莊基層組織建設更有活力。

  張莊產業還有資本元素——2016年12月,張莊有了屬于自己的“準”上市公司:已成功登陸“新三板”的奧吉特菌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張莊注冊。這家投資8600萬元的菌業生產和加工企業,讓170多名張莊人在家門口就業。

  經濟快速發展,張莊的精神“氣質”開始顯現。

  2016年6月,“夢里張莊”藝術團成立,由張莊村民組成的20多名演員先后排練了《焦裕祿》《朝陽溝》《花喜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目。藝術團先后免費為張莊村和周圍村莊的群眾演出180多場,成為宣傳政策、傳播文明、推介張莊的重要名片。

  2017年,張莊村利用村民的幾處空閑院,請來專業人員設計,建立剪紙藝術館、收藏館、戲院,在老房子的基礎上改造的“桐花書館”,成為中國鄉村第一個院落式圖書館,圖書存量近6萬冊。就連省里的大作家也到這里體驗生活,讀書寫作。

  5年來,張莊人牢記習總書記囑托,在幸福路上大步流星——

  2017年年底,“全國文明村鎮”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申學風在人民大會堂再次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張莊村各項產業快速發展,村民幸福指數提升,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3000元提升至2018年的1.6萬元。

  “桐花書館”外,麥田正在返青,春風再次親吻著雪后的大地。

文章關鍵詞:幸福路 哈密瓜種植 幸福家園 幸福指數 張莊村 總書記 焦裕祿 朝陽溝 桐花書館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地評線】鐵路跨海峽,讓兩岸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福州、福州南、長樂、長樂東、長樂南、平潭……這是線路全長約88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的福平鐵路上的6個車站。據媒體報道,這條里程不長、速度不快的鐵路是合福高鐵的延伸和擴展,將于2020年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平潭島將融入全國超過3.6萬公里的高鐵網,對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 【地評線】映象網評:“鐵路小鎮”打通扶貧攻堅幸福路

    ?天氣晴好,空氣清新,走進隱藏在青山綠水中的“鐵路小鎮”,映入眼簾的是嶄新的車站站牌,站臺上閃爍的紅綠燈,依靠在站臺邊的綠皮列車,加上旁邊人來人往的游人如潮,就如走在鄉間小鎮車站等候乘車;小河彎彎,河水清清,依河而建的整齊農家賓館。整條街歡聲笑語,熱鬧非凡。現在的村莊與以前大不相同,這個深度貧困村脫貧后村容村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展現了貧困山區百姓走上幸福小康路的美好畫面。

  • 鄭太高鐵牽手中原太原共謀幸福路

    11月20日6時55分,隨著D55562次動車組列車從鄭州站開出駛向太原南站,標志著鄭太高鐵全線正式開始按圖試運行。

  • 點亮八縱八橫,鄭太高鐵開啟沿途幸福路

    ?11月20日6時55分,隨著D55562次高速列車從鄭州站開出駛向太原南站,標志著鄭太高鐵全線正式開始按圖試運行。

  • 鄭太兩地一線牽 高鐵鋪就幸福路

    11月20日6時55分,隨著D55562次高速列車從鄭州站開出駛向太原南站,標志著鄭太高鐵全線正式開始按圖試運行。這天,《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對此均進行了報道。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