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1日21:24 來源: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記者 張成誠 文/圖
節后第一天的醫院門診情況咋樣?河南商報記者探訪發現,有醫院門診大廳胃腸科、心血管內科候診區一座難求。
【探訪】醫院門口堵成單行道
2月11日一早,河南商報記者探訪河南省人民醫院,當乘車行駛至緯五路經一路交叉口時,司機建議下車步行。“前邊走不動了,你要趕時間走著快得多。”
沿路可見,緯五路由東向西一直堵到了省醫門口,而西向東方向卻是暢通無阻。河南商報打開手機地圖顯示,省醫四周的交通情況都呈紅色甚至是暗紅。
【忙碌】醫生一上午看20多個 護士拿著擴音器維持秩序
在門診東區二樓胃腸門診和內分泌門診,下午兩點半剛上班,整個門診區就被焦急等待的患者圍了個水泄不通。
不少來得晚的患者看到門診臺邊圍著的人群,都搖著頭無奈地離開了。
今年50多歲的王先生和兒子上午十點多帶著片子來檢查,辦完就診卡后發現,前邊排號的有60多個,“護士說最快也要到四點了”王大爺的兒子說。
中午,為了占座兒子專門讓父親在候診區守著,跑到樓下給父親帶了“外賣”。
據了解,王先生因為春節高興喝了點酒已經在當地住了院,為了保險起見,兒子說啥都要把父親帶回鄭州好好再檢查檢查。
河南省人民醫院胃腸門診主治醫師宋玉成介紹說,雖然過年醫院并沒有休息,但節后第一天的門診量著實有明顯的增加,他一個就已經看了20多人。“有好多需要去做胃鏡、B超檢查的,一會還要回來復診,就怕時間來不及。”
同樣在心血管內科和胸外科門診,排隊等待的患者也一直有增無減。
值班護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除了中午去吃了個午飯休息了40分鐘,今天早上8點開始她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
為了維持秩序,她只能拿著擴音器高喊:“請大家有序排隊,看著屏幕叫號就診,別擠啦。”可聲音很快就埋沒在了嘈雜的人群之中。
春節期間大魚大肉,生活節奏被打亂,“春節綜合癥”在春節過后尤為明顯。所以掛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的人也是最多。(實習編輯 熊子文 編輯 施尚景)
記者在鄭州多家醫院走訪發現,隨著這幾天氣溫下降,感冒、皰疹性咽峽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兒明顯增多,有醫院呼吸科24小時門診量超千人。
河南省中牟縣人民醫院院長白金娥在介紹她的戰“疫”包(5月11日攝)。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白金娥風風火火穿梭于醫院門診、隔離病區,她拎著的提包“述說”著鮮活的戰“疫”故事。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白金娥風風火火穿梭于醫院門診、隔離病區,她拎著的提包“述說”著鮮活的戰“疫”故事。義無反顧請戰上前線的老黨員、用暖心妙招陪伴患者的醫護人員……在白金娥的戰“疫”包里,還有很多傳遞溫暖的故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助推了很多新業態的跨越式發展,“云看病”無疑是其中最奪目的之一。3月8日,經天津市衛健委與天津市醫保局審核備案,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率先借助醫保局官方APP實現了醫保患者線上支付。
武漢市非新冠醫療資源加快修復,截至4月10日,已累計完成66家大中型醫院修復,開放床位3.5萬張。根據武漢市衛健委通報,已完成修復、開放接診非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66家醫療機構,4月10日單日門急診總量55510人次,全市門急診量連續三天超過5萬人次。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樓門口,在急救車里等候病人的李華接到雷神山醫院醫生的工作電話(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完成轉運任務的李華返回雷神山醫院后為急救車做清理消毒(3月7日攝)。
醫院門前的廣場上,每兩個排隊等候看病的人間隔1米,從上看去,排隊的人形成一個巨大的S型長龍,隊形酷似貪吃蛇。2月24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門前排隊進入醫院的隊形火了,引來不少網友轉發評論。
” 在武昌醫院防疫指揮部的大屏幕上,治愈出院患者一欄里,閃爍的數字“408”里,不包括他們的院長劉智明。” 蔡利萍回憶,從1月份幾名發熱病人住進武昌醫院ICU開始,劉智明就多次帶頭查房,擔心病人就醫治療不及時、醫生接診流程不順利。
從確診住不進醫院的焦慮,到住進方艙醫院治愈后的激動,“做一個健康人”,和家人平平安安過日子,成為他這段時間以來想得最多的心愿。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何偉給記者提供了幾段在武昌方艙醫院病友群里的視頻。
2月6日,河南版“小湯山醫院”——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完成驗收移交。該醫院分為確診病房住院、接診觀察、醫技綜合、生活保障四大功能區,采用防滲膜全覆蓋,雨污水全收集消毒;病患、醫護、污物、后勤動線分離處理、清晰便捷,最大程度做到“潔污分流、醫患分流”。鄭大一附院醫療隊首批進駐武漢漢江方艙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