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6日17:1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 題:將代表委員的妙計良策充分轉化為監管政策——銀保監會推動建議提案辦理工作“落地有聲”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如何緩解?網絡借貸、非法集資等金融風險如何防范?這些都是2018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關心的話題,相關的建議提案也較多。
那么,近一年來代表委員的相關建議提案是如何辦理的?對監管工作起到了哪些作用?新華社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
件件有回應 用好建議提案的智力支撐
春節后剛剛上班,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就忙碌著梳理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今年兩會的建議提案辦理工作進行準備。
“做好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吸納民意、改進工作的重要途徑。對此我們高度重視,堅持完善辦理工作機制,不斷提高辦理工作實效,著力解決好代表委員關切問題,把每一件建議提案的答復辦成精品。”肖遠企說。
據了解,2018年,銀保監會共承辦建議提案841件。“從內容看,2018年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規范網絡借貸等方面。”肖遠企說,這些建議提案既契合了國家大政方針,也反映了百姓的關切,針對性、現實性很強,是防范風險、加強和改進監管工作的有益智力支持。
“根據機構改革整合工作實際,銀保監會加強統籌協調,集中動員部署,確保改革期間工作不斷檔、不延誤,高質高效完成辦理工作。所有建議提案均在2018年7月底前辦結,較規定辦理時限提前完成。”肖遠企說。
密切溝通 變“文來文往”為“人來人往”
建議提案辦理的過程中,密切溝通是增進理解、凝聚共識的重要手段,銀保監會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既有開門納諫,也有實地調研。“我們明確要求建議提案主辦件須通過調研、走訪、座談等形式與代表委員進行面對面溝通,切實變‘文來文往’為‘人來人往’。”肖遠企說。
針對非法集資問題,2018年6月,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主持召開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座談會,邀請了余瑞玉、陳晶瑩、李穎等代表委員及有關專家學者專題研討。同時針對代表委員提出的改進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建議,多次赴司法部進行溝通協調,積極推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立法工作。
辦理孔龍發代表“關于建立農合機構全國性行業組織更好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時,銀保監會主動邀請孔龍發代表進行座談,農村銀行部主任郭鴻與代表就省聯社改革、建立全國性行業組織等問題進行了充分交流,對代表提出的意見訴求進行了認真回應。
“對少數情況復雜、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建議,相關承辦部門與代表委員反復溝通,主動講明情況、解釋理由,積極研究工作措施并作出工作安排,最大限度爭取理解認同。”肖遠企說。
落地有聲 建議提案轉化為監管政策
高效扎實的辦理工作推動不少建議提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監管政策。
針對代表委員們廣泛關注的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8年銀保監會先后出臺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對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實施監測、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有關工作、切實加強和改進保險服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數據是最有力的說明。2018年12月末,我國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140.6萬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3.5萬億元,占23.8%,有貸款余額的戶數1911萬戶,覆蓋18%的市場主體。成本方面,五家大型銀行加郵儲銀行,2018年四季度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比一季度降低1.1個百分點。
肖遠企表示,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加信貸供給,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推動銀行“敢貸、能貸、愿貸”,和實體企業同舟共濟、共同發展。
充分吸納代表委員們提出的有關規范網絡借貸、防范校園貸風險的意見建議,銀保監會會同多個部門開展風險專項整治,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等行業監管框架基礎上,印發了以“現金貸”“校園貸”等為重點整治內容的制度文件。目前,網貸行業存量風險有所降低,經營秩序顯著改善,機構出險頻發的勢頭得到初步控制,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水平得到提升,整體風險水平明顯下降。
“要把建議提案的辦理與為民監管結合起來,將代表委員的妙計良策充分轉化為監管政策,不斷推進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肖遠企說。
程丁、張哲、鐘心宇 攝 5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以“同舟共濟,檢護明天”為主題的網上檢察開放日活動。程丁、張哲、鐘心宇 攝 此次邀請了包括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家庭的四組家庭、全國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和全國檢察機關“法治進校園”活動形象大使參加。
22日,人代會內蒙古代表團;23日,政協經濟界委員聯組會;24日,人代會湖北代表團;26日,人代會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 這一安排,可以看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著疫情最重的湖北,飽含著他對湖北逐步“恢復元氣”的迫切希望。
這一聲聲“通過”,反映了特殊時期特殊兩會的廣泛共識,體現了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心聲的高度統一,積蓄起風雨無阻勇敢前行的持久動能。大會通過的各項決議、法律和決定,關系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煙火日常。
5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勝利閉幕。當前,代表委員意氣風發、精神昂揚,也正在踏上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新征途。廣大政協委員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必須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追夢中國的磅礴偉力。
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強調,要鞏固和拓展產業就業扶貧成果,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今年兩會,習近平強調,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2879票贊成!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掌聲雷動。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正加快復蘇與改善。“中國制造”擁有獨特優勢,超大的市場規模、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基礎設施也是我國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的底氣所在。
關于“民生清單”,代表委員們怎么說?
站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節點,這次會議更顯重要。面對前所未有之風險挑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這次特殊背景下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來到內蒙古、湖北、解放軍和武警部隊3個代表團參加審議,同代表委員們深入交流、共商國是。復雜形勢下,中國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備受矚目,總書記在與代表委員的交流中指明方向,闡明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