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8日15: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綠”,源自先進的生態文明思想和綠色發展理念,源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源自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大國擔當
美國航天局日前在社交媒體發文:“世界比20年前更綠了!”美國航天局衛星在2000年至2017年間收集的數據顯示,全球綠化面積增加了5%,相當于多出一個亞馬孫熱帶雨林。更令人驚喜的是,僅中國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過去17年里全球植被總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中國的綠化模式成效非常突出”“感謝中國作出的巨大貢獻”……外國網友紛紛表達真誠贊譽。
森林頻遭濫伐、動植物生存環境日益受到侵蝕,面對這個世界難題,中國引領全球綠化面積“逆襲”的數據格外引人注目。事實上,為地球增添綠色,已是中國數十年的不懈追求。無論是三代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在高原上接力,創造出世界最大面積的人工林,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還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經過幾代人的治理,止沙生綠,被聯合國官員盛贊“值得世界所有國家向中國致敬”,還是曾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庫布其沙漠經過近30年艱辛治理,實現“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被聯合國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中國始終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中國綠”,源自先進的生態文明思想和綠色發展理念。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新時代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等凝聚起廣泛共識。如今,“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等理念和詞匯已被納入聯合國文件,聯合國副秘書長兼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稱贊這是“中國智慧對全球治理的貢獻”。
“中國綠”,源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隨著中國不斷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自上而下的決心和智慧正不斷拓寬綠色發展之路。研究數據顯示,過去17年,中國新增綠色面積的42%來自植樹造林,32%來自農業。美國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去年發表報告指出,2013年至2017年短短4年間,中國治理空氣污染取得的進步“不管從哪種標準說都相當卓越”,而美國完成同樣的任務用了數十年。聯合國官員更是盛贊中國生態環境改善的速度是“人類歷史上最快的”。快的背后,是中國的綠色動員能力和執行能力。
“中國綠”,源自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大國擔當。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這是中國一以貫之的追求,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達成、生效與實施,出資200億元人民幣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為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將綠色發展合作計劃納入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以綠色為底色的現代化提供著智慧和行動支撐。
“中國推動綠色發展革命,其歷史意義將不亞于工業革命。”有西方學者稱贊。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共同命運,建設綠色家園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為了創造和呵護盎然生機,中國在努力,并且真誠地同世界各國一起努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8日 03 版)
美國領導人近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罔顧事實,公然詆毀中國在大氣、海洋等環境保護領域的努力,大言不慚地以退出《巴黎協定》為榮,荒唐地宣稱美國才是全球環境保護的貢獻者。△當地時間2020年9月11日,美國西雅圖,隨著太平洋西北部和西海岸森林野火產生的煙霧進入該地區,西雅圖被煙霧籠罩。
自2015年聯合國維和峰會以來,中國先后派遣22批維和工兵和醫療分隊共計6000余人,參加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南蘇丹、蘇丹達爾富爾、馬里、黎巴嫩等地的維和行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9年2月公布的衛星圖片和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約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近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毅然奔赴朝鮮戰場,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建立了彪炳千秋的歷史功勛。誕生于民族危難之際,帶領中國人民穿過炮火硝煙、歷盡創業艱難、如今邁向偉大復興的中國共產黨,深知和平的珍貴、發展的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質量目標管理,改革監測管理體制機制,推動質量改善成果社會認可。
在這15年的時間里,余村、湖州以及浙江,以沉默卻有力的方式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前瞻性和科學性。時隔15年后再回頭看,似乎更能看清,“兩山”理念或者更早的“綠色浙江”思想的變革,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
題: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中國——寫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2005年8月15日,在這個普通的浙北小山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重要論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5年前的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創造性提出“兩山論”。15年來,“兩山論”豐富發展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翠竹綠林連綿,溪水潺潺流淌。“習近平總書記對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系的認識非常深刻,這源自于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實踐與深入思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翠竹綠林連綿,溪水潺潺流淌。“習近平總書記對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系的認識非常深刻,這源自于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實踐與深入思考。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強調:“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引,為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確立了價值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