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9日07:50 來源:央視
原標題:重磅!10萬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來了!四大重點必看↓這些股票要沸騰了
今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共十一章,四十一小節,根據《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綱要》指出,要依托香港、澳門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場體系,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劃重點↓↓↓
重點1: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綱要》指出,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于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
重點2: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在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互聯網、蛋白類等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現代中藥、智能機器人、3D打印、北斗衛星應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圍繞信息消費、新型健康技術、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服務業、高性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及其關鍵環節,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培育壯大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形成以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總部基地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帶。
重點3:支持內地與香港、澳門保險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
金融方面也將有重大改革,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支持內地與香港、澳門保險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不斷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
重點4: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科技企業進入香港上市集資平臺
《綱要》提出,要大力拓展直接融資渠道,依托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平臺。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科技企業進入香港上市集資平臺,將香港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
專家觀點:
張玉龍: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引擎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師 張玉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于中國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有以下幾點:
1、粵港澳大灣區是全面開放的新格局的嘗試,有利于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使各資源要素流動更加便捷高效,各區域交流活動更加活躍。
2、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引擎,以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繁榮泛珠三角區域,乃至內陸腹地。
3、粵港澳大灣區是建設科創中心的必然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廣深企業科創優勢,結合港澳優質科研資源,促進溝通、促進科創關鍵要素流動,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4、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無論是自然還是人文,粵港澳將成為中國城市化的典范,目標打造現代的世界級城市群。
5、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邢自強: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規模或相當于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中國的五大主要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京津冀)的逐步形成有助于支撐生產力增長,而粵港澳大灣區是這其中發揮集聚優勢的橋頭堡。與其他四個城市群分別僅專注于若干行業不同,粵港澳大灣區的支柱產業更為多樣化,包括高端制造業(分布于多個珠三角城市)、IT創新(深圳)、金融(香港和深圳)、專業服務(香港)、休閑娛樂(澳門和珠海),以及航運(整個區域)。此外,珠三角地區在過去近30年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橋頭堡,也受益于此發展出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并逐步向高端制造業邁進。
預計,在進一步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持下,基于樞紐城市間的協同效應和對衛星城的輻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有望在未來十年保持在1.5-2.2%的區間,延續過去十年的勢頭。同時,參考國際城市群的人口密度和本區域的人口結構,預計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規模可在未來10年增至7600萬到8800萬之間(目前為7000萬)。
如此一來,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或將翻一番以上,達到3.2萬億-4.1萬億美元的范疇(2017年為1.5萬億美元),超過英國的經濟規模而相當于全球GDP第五大經濟體,為全國GDP的增長貢獻1/5。同時,通過經濟一體化,區域內收入趨同步伐加快,衛星城市與樞紐大都市(廣州、深圳)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從目前的43%縮小至2030年的1/3左右。
相關概念股或將迎利好
根據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將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可關注:萬科、招商蛇口、中集集團、深圳國際
規劃綱要提到,粵港澳大灣區依托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絡與港口群和機場群,構建區域經濟發展軸帶,形成主要城市間高效連接的網絡化空間格局。
可關注:天健集團、深高速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綱要中重點提到了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尤其是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可關注:順豐控股、捷順科技
記者:張馨月
點擊進入專題: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公布
責任編輯:張申
梳理明確三年開工項目計劃,建設總規模約6000公里,加快建設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把握好城際鐵路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加強市域(郊)鐵路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建設,實現鐵路建設與城市融合和多網融合,科學規劃項目建設。
機器人拼裝、機器人編程、無人機編程……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珠海市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暨珠港澳青少年機器人橫琴邀請賽上,來自大灣區137所學校的2000多名青少年匯聚橫琴,開展賽事活動與交流。
記者馮其予報道:第12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云開幕儀式。據了解,截至目前,近2.6萬家境內外企業參展,上線展品數量已超過240萬件,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報名參會。
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蘊藏的發展潛力令世界矚目
哈大高鐵:穿越嚴寒,串聯新時代東北經濟 哈大高鐵縱貫東北三省,是世界上第一條投入運營的高寒高鐵,也是穿越糧食生產地的“糧倉專列”。
時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由我國著力打造的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還需要注意區域一體化的真正內涵概念,要理解其實質。
時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由我國著力打造的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還需要注意區域一體化的真正內涵概念,要理解其實質。
創新生態圈通常以機構和平臺為載體,通過整合多種創新資源,形成基于若干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載體,并借助產業鏈、創新鏈與價值鏈等構成協同互補和共生作用的體系。如何以創新生態圈集聚更多的創新資源,培育更強的創新能力,打造更高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提質擴容增效發展的核心命題。
11日于廣州舉辦的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上,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旅游市場聯合監管協作體簽約并正式組建運作。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9個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共同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旅游市場聯合監管協議書》。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相關負責人也介紹了橫琴自貿片區在深化對澳開放合作,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的巨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