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9日19:5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濟南2月19日電 題:歡度元宵:不忘初心 踏歌而行
新華社記者
“自古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兒你須知這光陰可貴,從今后少貪玩謹記在心。”在山西原平市范亭文體廣場,當地的晉劇團正在演出經典劇目《三娘教子》,臺下數千名觀眾發出陣陣喝彩聲。
相似的場景正在全國各地上演。在元宵節來臨之際,山東、山西、湖北、貴州等地舉辦各種慶祝活動,讓廣大群眾切切實實度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傳統佳節。
山東省榮成市文化館正月十四上午舉辦了“五彩非遺鬧元宵”系列文化活動,包括猜燈謎、畫燈籠、闖龍關等傳統民俗游戲以及剪紙、面塑、面花、糖畫、武術、草編、太極、豆面燈等非遺項目傳承人現場展示展演。
正月十四下午六點,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很多市民早早等候在恩施大劇院門前,他們手持《百姓元宵喜樂會》演出門票,自覺排隊等候入場。演出開始前十分鐘,能容納1200位觀眾的恩施大劇院已經滿座,大門外仍有不少市民希望能進場觀看。湖北省民族歌舞團打造的本場演出包括聲樂、舞蹈、戲曲、小品等多種藝術類型的作品,讓現場氛圍非常活躍。
做元宵、猜燈謎、踢毽子、體驗舞龍舞獅、吟誦經典美文……在位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的孔學堂,“傳誦猜謎舞獅龍·金豬納福鬧元宵”活動正月十五上午在“威風鑼鼓”和“舞龍舞獅”表演中熱鬧開場。進入現場的市民先在大門前擊鼓迎新、領取祈福牌,然后迅速將“游園區”“燈謎區”“經典傳誦”“民俗演出”四大活動區域占據,幾乎每個項目前都排起了長隊。
佳節活動“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則是各種慶祝活動的共同主題。詼諧、幽默、接地氣的多種表演形式給觀眾提供了精神大餐,體現著群眾對懲惡揚善、禮儀孝道、美好生活的向往。
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晉劇又稱山西梆子,旋律婉轉、曲調親切、道白清晰,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地元宵節文化活動的“必點節目”。“戲曲藝術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像《三娘教子》這樣的劇目,講述了母親為撫養孩子讀書,省吃儉用,苦盡甘來的故事,不僅很有教育意義,還弘揚了傳統文化和正能量。”原平市晉劇團團長馮世春說。
湖北恩施百姓元宵喜樂會總策劃、湖北省民族歌舞團宣傳策劃員張世濤說,文藝院團要關心身邊大事,本次元宵喜樂會就有反映脫貧攻堅的作品《扶貧趣事》,也有根據留守老人現象演繹的作品《父親的欠條》,“就是要通過文化活動和文藝節目去關注我們身邊的現象,傳導正能量。”
恩施觀眾鄧愛紅看《父親的欠條》時忍不住流了眼淚:“百善孝為先,對父母的孝順不僅僅是讓其衣食無憂,更多的是多陪伴和幫他們達成心愿。”
“如此良辰佳節怎么能少得了非遺項目?”榮成市文化館館長徐偉說。“五彩非遺鬧元宵”系列文化活動中,十多個非遺項目傳承人攜作品亮相,有栩栩如生的剪紙,有生動甜蜜的糖畫,有活靈活現的豆面燈,有眼花繚亂的草編、面塑、面花,還有陳氏太極和沙式武術現場表演……
“過節就應該有這樣的氛圍。”與孩子一起在榮成文化館參加活動的家長邱海麗說,“讓孩子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非常有意義。”
孔學堂活動現場,懸掛的1000盞花燈吸引了每位參與者的目光。每一盞花燈下都是一個燈謎,1000條燈謎中有一半是由貴陽市民間團體燈謎協會原創的,在網上幾乎搜不到答案。
燈謎協會會長肖雋烈說:“燈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項目,這個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也是一種傳承方式。”
在諸多的傳統節日中,元宵節有著獨特的魅力。千百年來傳承至今,這一天的華夏大地“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盡賞人間燈火,體味生生不息,橫亙其間的,是悠久綿長的文化自信。
“自信的文化新城熠熠生輝/仰望星空/我的夢和原平的春天一起放飛”,原平市詩歌學會李麗英創作的《放飛,原平的春天》贏得了一致好評。原平市文聯在元宵節前夕舉辦了“風雅原平·時代華章”2019年新春詩會,吸引了當地一百多名詩詞愛好者參與。
“用詩意的方式體現原平精神,體現新的時代、新的征程,我們都要不忘初心、踏歌而行。”原平市文聯副主席韓玉光說。(執筆記者閆祥嶺;參與記者:王皓、譚元斌、肖艷)
桃花潭畔的查濟村,李白流連不已的唐風古韻有幸延綿至今。桃花潭鎮副鎮長李清杰說,桃花潭因李白而名揚千古,查濟村因柳新生而世人皆知。桃花潭鎮副鎮長李清杰說,桃花潭因李白而名揚千古,查濟村因柳新生而世人皆知。
中秋國慶佳節,在內蒙古包頭市城中草原賽罕塔拉,當地各族干部群眾以快閃的方式獻禮祖國。獨特的長調,悠揚的馬頭琴,火紅的安代舞,動感的城市活力,在這生態的家園,北疆兒女心向黨,站在草原望北京,守望相助、繼往開來,一起唱起心中《我的祖國》,祝福國泰民安,禮贊偉大時代。
2019年6月4日,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養正高級中學舉辦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離校前,高三畢業班學生列隊祭拜至圣先師孔子,學弟學妹們擊鼓踏歌壯行,高三學子跨過狀元門,與老師淚別。
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八桂大地從此開啟嶄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全區各族人民開拓進取、奮發圖強,推動富民興桂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與此同時,廣西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布局高質量發展,“廣西造”不但產量大,而且技術水平高;不但叫響全國,還走向世界。“碧海綠洲,鳥飛魚躍”,廣西北部灣沿海紅樹林保護區已成北海市的一張“生態名片”…… 綠色經濟美了環境,更富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