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1日15:0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2月28日電題:彰顯新時代紅色故事的永恒魅力——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綜述
新華社蘭天鳴 郭敬丹
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集中展示活動28日在上海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辦。來自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講解員們不僅傳遞“紅色好故事”、磨亮底色,更為社會打開紅色精神和文化的寶庫。
數不完的紅色經典和道不盡的紅色故事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陣地。在不少參賽者眼中,這次大賽不僅讓他們感受到使命和責任,更極大地拓寬了視野。
“聽到各種動人的紅色故事,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國家博物館志愿講解員張鵬說,盡管自己曾為幾十萬人做過志愿講解,但過去只專注于中國古代文化,“今后將努力深挖紅色故事這個富礦?!?/p>
“參賽了我才知道,紅色故事可以講得如此多樣、如此精彩?!痹谘影矖罴規X革命舊址管理處做了9年講解員的馮博文告訴,在講解員的講述中,閃光的紅色資源被串聯了起來。
“經歷過初賽和決賽,在競爭、比較后,感到歷史是相互勾連的,紅色故事是一個寶庫,自己需要像海綿一樣學習才能不落后?!彼f。
2018年底,在歷時7天的大賽里,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軍隊的共130名講解員參加比賽。最終決出“金牌講解員”和“金牌志愿講解員”各10名,“優秀講解員”和“優秀志愿講解員”各20名。
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剛認為,比賽鍛煉和展示了講解員們的業務技能,也能把革命歷史資源打通。通過比賽,可以培養一批有號召力的講解員,發揮講解員的“品牌效應”,吸引、帶動更多人了解紅色歷史。
把紅色“老”故事講出時代新內涵
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面對新使命,紅色故事講解員需要不斷突破自我。
“預賽題目自選,比的是基本功,決賽題目抽選,拼的是爆發力,拼到最后是‘形式創新的精細度,傳播定位的精準度,內涵把握的精確度’。”在解放軍講解員史艷菊看來,大賽激發了自己的潛能,這遠比名次更珍貴。
烏蘭夫紀念館講解員張慧敏表示,比賽的過程是“痛并快樂著”。突破舒適圈的隨機抽題講解、短時大量記憶的紅色文化常識、熬夜精心打造的PPT……大量的淬煉中,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彈簧,壓力越大,蹦得越高。
這場代表著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最高水平的比賽,更是一次把老故事講出新內涵的探索交流。
“如何對革命故事挖掘、提煉,把一個故事講到聽眾的心坎里去,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恒加以提升的本領。要一直講,要與時代同行,更要身體力行?!敝泄惨淮髸芳o念館講解員李欣曈說。
“故事有情節、有細節、還有一個個立體豐滿的人物,要傳承精神,就是要把歷史和現實打通?!毙旖▌傉f,講故事也要有現代性,紅色故事不是老一輩的專屬,要鼓勵一大批年輕人來講,用年輕人熟悉的方式、方法講給年輕人聽。
據了解,目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共有434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00個,通過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教育基地和經典景區的教育功能不斷加強。
用紅色故事滋養時代新人
在這場以“真理的味道”為主題的大賽集中展示活動上,高校師生代表、社會各界代表等約800人現場聆聽講解員們的精彩講述,難忘的紅色故事,厚重的歷史畫面,讓觀眾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力量被大大激發。
“印象最深的是翻譯《共產黨宣言》的陳望道將墨汁當紅糖吃下去的故事。聽的時候覺得時空交織,能感覺到先輩追求真理的道路盡管崎嶇漫長,卻充滿力量。”同濟大學大三學生龍青瑤說,似乎自己也嘗到了理想的“甘甜”。
“一次次的講述,更讓我體會到,我是紅色基因的傳播者,是紅色精神的傳承者?!敝泄惨淮髸芳o念館副館長楊宇說,自己很慶幸能用日常工作親近紅色歷史,也更有責任把波瀾壯闊的歷史向更遠處傳播。
給人以星火者必懷火炬。解放軍講解員姜欣奇把工作中的自己比作連接紅色基因與時代的“小蜜蜂”:“我們的職責不是簡單的搬運,而是要像蜜蜂采蜜那樣,在紅色歷史中,精心采擷精華,在時代中傳播,讓紅色精神的花粉與時代精神的花朵有機結合,越開越美,越開越艷?!?/p>
姜欣奇說,比賽之后,更需要不斷用紅色故事豐富自己的“職業倉庫”,把自己變成“流動的紅色史館”,走到哪里講到哪里。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審李紅喜表示,紅色文化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都發揮了巨大作用?!氨荣惐鹊牟恢皇侵v解員個人能力,更促進各地對紅色資源的研究和深入挖掘,反過來再促進各地講解員的講解和研究水平提升?!崩罴t喜說。
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館長薛峰認為,講解是紅色資源、紅色文化展覽展示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決定了受眾的感受,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給這個職業注入更多崇高感和使命感,讓講解員更有尊嚴感,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傳播火種的隊伍當中。”薛峰說。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8月26日河南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決賽在鄭州舉辦,61位來自各地的講解員,在舞臺上講述著不同的紅色故事,引領著觀眾從激情燃燒的紅色歲月里溫故知新。經嚴格把關、層層推薦,8月27日決出“金牌講解員”和“金牌志愿講解員”各5名,“銀牌講解員”和“銀牌志愿講解員”各10名,組織獎7個。
5月3日,人們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參觀?!拔逡弧奔倨?,不少市民走進舊址紀念館,了解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相關知識。
新華社長沙4月29日電 題:深山苗寨的別樣春天——疫情下的十八洞村見聞 吊腳樓掛著大紅燈籠,站在前坪遠眺,層巒疊嶂的大山裹著一層淺金色的陽光,鳥鳴清脆,草木蔥蘢?!薄 钫钔獬龃蚬?6年,得知習近平總書記到十八洞村的消息,沒過幾天,他就返回了家鄉。
今年66歲的霍貴友,是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尋召鄉封洪康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平時只要有人來參觀,霍貴友還充當義務講解員,向人們講述平鄉的革命歷史和紀念碑的由來,每年清明,還按照農村的習俗祭奠革命烈士。
10月3日,息縣劉鄧大軍渡淮紀念館迎來了一位特殊訪客。他就是現今92歲高齡的劉鄧大軍渡淮中的一員楊厚甫。楊厚甫的夫人是土生土長的息縣人,因劉鄧大軍渡淮和楊厚甫相識,也是從劉鄧大軍渡淮開始她也成為了一名紅軍。
文藝揚(左一)在新疆博物館民俗展廳中為游客做講解(8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文藝揚(右)在新疆博物館民俗展廳中為游客做講解(8月8日攝)。
7月23日, “脫貧攻堅地方行”看貴州線下走訪活動啟動,16家媒體記者走進遵義會議會址感受紅色文化。穿過寬闊的回廊和精致的轉角樓梯,登上二樓,一間僅有27平方米的小客廳里,20把藤木椅子靜靜地圍繞著一張赭色的長桌;
每座城,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印記。7月1日至3日,“新中國70年,鎮館之寶70件”文物和檔案故事網上征集活動攝制組走進重慶?;顒拥玫搅酥貞c市委網信辦、華龍網、上游新聞、視界網、36氪、抖音、快手、秒拍、西瓜視頻、梨視頻、重慶微品數字傳播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