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1日07:15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鞏義第二批重點項目部分規劃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嵐
3月30日上午,鄭州市2019年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鄭東新區鄭州高端人才創業中心項目現場舉行。本次開工儀式設主會場1個、分會場15個,共開工省、市、縣(市、區)三類重點項目256個,總投資182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60.2億元。此次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中,有與市民生活直接相關的道路、安置房、公園、廣場、生態綠化、商業街等建設項目,還有家長們關心的新增學校、幼兒園建設項目。
關鍵詞:二七區
二七區此次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有16個,總投資達204.8億元。包含鄭州市二七華僑城項目、鄭投科技創新園項目、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二期建設項目等3個省重點項目,涵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民生事業等多個領域。
其中鄭州市二七華僑城項目的總投資為120億元,位于金水河上游兩岸、鄭密路與繞城高速輔道合圍區域。計劃建設起止年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該項目將秉持公園路網系統,河岸景觀大道,無障礙人行交通體系大規劃理念,以復合功能河道生態修復為基礎,以新一代開放式城市公園為核心,以“三帶五園九中心”為結構,將該區打造成集旅游、文化、娛樂、休閑、人文居住等為一體的全新第四代產品“城市會客廳”。
關鍵詞:中原區
中原區此次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13個,總投資192.0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9.6億元,其中包括被市民廣泛關注多年的馬莊遺址保護項目。
馬莊遺址在鄭州市西郊中原區須水鎮馬莊村東北處,位于中原西路與新田大道交叉口南側。北臨須水河,隔河與白砦遺址相望。文化堆積以河南龍山文化為主,有少量二里頭文化遺存,部分地方分布有戰國時期文化遺存,是1965年發現的,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深挖古文化,保護古遺址,中原區將投資1.4億元建設馬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該公園占地507畝,以遺址保護為前提,充分展示遺址文化價值和歷史信息,將馬莊遺址生態公園建設成為沿須水河文化特征突顯的遺址公園。
關鍵詞:鞏義
鞏義市2019年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的有27項,其中最令人咂舌的是“康百萬河洛文化城”項目。據介紹,該項目規劃面積5000畝,計劃投資200億元,計劃三年內建成集古鎮、游樂、商業、康養為一體的河洛文化第一城。
鞏義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發源于鞏義區域的“洛汭文化”,是黃河文明的源頭,黃河文明又是中原文明的根源。
“康百萬河洛文化城”是以河洛文化為主線打造的大型綜合文旅項目,位于伊洛河康百萬莊園段,以“文化賦能+產業融合”的文旅商業運作手法,康百萬河洛文化城不僅將致力成為中原新興旅游目的地,未來還將與鞏義其他優秀文旅資源項目互聯互通,讓鞏義重回河洛文化第一城。
關鍵詞:滎陽
滎陽市此次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有22個,總投資達127億元,實現項目建設“首季開門紅”。
據介紹,在此次開工的22個項目中,新城吾悅廣場項目讓當地群眾十分期待,因為該項目屬于大型商業項目,其中的大型商業mall讓人眼前一亮。
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要建設集大型商業mall、室外風情街、高端公寓于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滎陽市新的商業中心及城市地標,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及商業檔次。
關鍵詞:惠濟區
惠濟區2019年第二批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有9個,總投資78.8億元。開工儀式在運河城市廣場(弓寨安置商業)項目現場舉行。
惠濟區一直在著力打造古滎大運河文化區。該文化區包括滎陽故城和大運河。
作為今年惠濟區第二批開工的重點項目中的代表項目——運河城市廣場項目,位于天河路北四環。該項目占地48畝,建設規模約20萬平方米,投資8億元。項目規劃建設集文化創意、高端商業、高端酒店、高端公寓等集聚的大型商業綜合體。
關鍵詞:鄭東新區
鄭東新區集中開工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170億元,2019年度計劃投資39億元。此次集中開工的項目位于龍湖、龍子湖、高鐵東廣場和白沙園區四大區域,包括科技雙創、星級酒店、金融等多種業態。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鄭州市高端人才創業服務中心項目。
該項目位于龍子湖湖心島尚賢街北、湖心環路東,總建筑面積約25629㎡,總投資約1.3億元。項目建成后,將為建設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區和鄭新洛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提供高端人才智力保障,可以加快鄭州市國際商都建設,以人才國際化帶動城市國際化,有效提升鄭州市智慧城市建設品位和創新創業活力,有力促進鄭州市經濟發展。
河北正定古城,福建廈門市鼓浪嶼、福州市三坊七巷、三明市萬壽巖遺址,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等一系列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他都傾注了大量心血。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身體力行推動文物保護搶救,修復隆興寺,保護古寺碑,組織開展文物、古樹普查,對文物古建劃定保護范圍……
前幾天,習近平總書記開啟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后的首次京外之行,目的地是長江下游地區。3天時間,總書記橫跨上海、江蘇兩地,從長江入??谔幍钠謻|,沿南通、揚州一線溯江而上,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江淮大地,轄江臨海,鐘靈毓秀,習近平總書記開啟今年第13次國內考察。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11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11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第一站來到江蘇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在南通,習近平總書記還來到南通博物苑,走進我國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張謇故居陳列室,了解張謇創辦實業、發展教育、興辦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
在赴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后,習近平總書記沿著長江一路向西,先后到江蘇南通、揚州考察調研。長江岸線生態、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江都水利樞紐運行……考察行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穿其中。
11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考察,就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等進行調研。從“江海門戶”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到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再到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江都水利樞紐,總書記考察長江岸線環境綜合治理,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調研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規劃建設和江都水利樞紐運行等情況。
11月12日到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總臺央視記者王昭順、王侃拍攝) 這次考察,總書記專門來到張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了解他興辦實業、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總臺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在江都水利樞紐展覽館,習近平總書記說,黨和國家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就是要對水資源進行科學調劑,促進南北方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被稱為“中國運河第一城”的江蘇揚州考察。當年6月,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12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聽取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保護、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況介紹,對南通構建生態綠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習近平指出,“生態文明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關系少兒一代的健康成長,我們要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