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4日1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家觀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觀念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為中華兒女構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園,提供了牢固的價值認同,注入了強烈的家國情懷。沒有昂揚向上的中國精神,就沒有先進正確的中國道路,也沒有無窮無盡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是中國道路的民族之魂,規定著中國道路是科學理論與基本國情的結合,是時代潮流與民族利益的結合,是社會變革與人民主體的結合。中國精神,是中國力量的核心因素,是維系民族團結的文化紐帶,是激發人民力量的思想發動,還是貫通中國力量的軟實力。
培育和強化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工程。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稱。民族精神,構成了中國精神的民族之維,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延續不斷的民族靈魂;時代精神,構成了中國精神的時代之維,是中華民族緊跟世界與時俱進的時代靈魂。
2018年3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指出:“有這樣偉大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民族,有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的人民。“創造”“奮斗”“團結”“夢想”等四個關鍵詞,精準概括、深刻闡釋了偉大民族精神的內涵。
首先,偉大民族精神是怎樣形成的?個人認為,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偉大中國人民,產生偉大民族精神;悠久民族歷史,孕育偉大民族精神;艱辛奮進歷程,砥礪偉大民族精神。每個民族,都有著包含一定內涵、特質和品格的精神世界。這構成了各自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代代人的精神聚合與融合,是人之精神的民族化、國家化。民族精神,是民族歷史的一種結晶、一面鏡子。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如同一座老窖,在漫漫歲月中,將民族精神醞釀為醇厚純凈、韻味無窮的佳品。
其次,偉大民族精神有何重要意義?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巨輪揚帆遠航的不竭動力,是奪取偉大革命勝利的堅強支撐,是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意志保障,也是凝聚黨心軍心民心的精神紐帶。偉大民族精神,就是新時代的浩蕩東風,是航船的油、把舵的力、鼓勁的能。革故鼎新、自強不息、同舟共濟、心懷夢想,才能取得各項事業的成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和繼續。發揚偉大創造精神,才能將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發揚偉大奮斗精神,才能全面深化改革;發揚偉大團結精神,才能凝聚起磅礴力量;發揚偉大夢想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了目標引領和精神激勵。民族復興的前景,機遇和挑戰并存,動力和風險共生。面對困難,不應畏懼退縮,而應勇往直前。發揚偉大民族精神,承擔起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讓中華兒女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共享幸福和榮光。
最后,偉大民族精神如何發揮作用?第一,民族精神在全社會薪火相傳,在普及擴散中深入人心。新時代,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流。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新媒體的影響力、傳播力空前擴大,這些都為傳承偉大民族精神,提供了有利條件。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各種形式、發展的各個階段,都要將偉大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只有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才能充分彰顯偉大民族精神的時代價值;只有體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精神力量,才能有效發揮偉大民族精神的實踐力量。第三,人民創造偉大民族精神,社會先進分子引領偉大民族精神。廣大黨員干部應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率先成為偉大民族精神的忠實承載者、堅定踐行者。偉大民族精神,既是歷史的精神,更是當代的精神;既是人民的精神,更是全黨的精神。
(光明網記者 李姝昱整理)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04日 04版)
習近平: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正是因為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能夠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
習近平: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正是因為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能夠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
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新中國成立后,嘉應觀作為“黃河治理辦公室”,開創引黃灌溉第一渠“人民勝利渠”,“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被打破。與此同時,新中國成立后在治理黃河過程中,誕生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新中國成立后,嘉應觀作為“黃河治理辦公室”,開創引黃灌溉第一渠“人民勝利渠”,“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被打破。與此同時,新中國成立后在治理黃河過程中,誕生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以一場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的偉大壯舉取得了人類抗擊傳染病歷史上的重大勝利。疫情給中國造成巨大損失,但戰勝了疫情的人們更加堅信:挺起新時代的民族精神脊梁,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中國都將風雨無阻,無論遇到任何逆境中國都能履險如夷。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我國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但“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民族這英雄、豪邁的旋律決不能忘記,魏巍先生“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告誡決不能忘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為了實現武力吞并全中國的野心,悍然炮轟宛平城,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在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中國人民凝聚起強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為了實現武力吞并全中國的野心,悍然炮轟宛平城,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在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中國人民凝聚起強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弘揚偉大創造精神能為實現民族復興增添創新活力,弘揚偉大奮斗精神能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奮進動力,弘揚偉大團結精神能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群體合力,弘揚偉大夢想精神能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價值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