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7日16:53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清明出游好時節,莫負人間四月天。
處在仲春與暮春之交的清明節,正是生機最為勃發的時日。料峭的春寒早已消弭不見,翻新的土地散發出耕種時節特有的氣息,淅淅瀝瀝的春雨也在恰到好處地潤物無聲……放眼望去,滿目都是一幅田園畫卷的回歸。崇尚自然的中國人,怎會錯過這難得幾日的好春光,他們迎著明媚的春光,或是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或是踏春采青、山水之間。在這樣一個兼顧自然和人文的傳統節日里,全民出游已然是大勢所趨。
既然是出游,文明一定是繞不開的話題。傳統節日釋放了人們出游的潛力,也帶來了諸多文明考題。清明出游,則有著和其他節日時期不同的特殊維度,它有更多自然與天地的交織。在這個期間,花草正是爭奇斗艷之際,難免惹人憐愛,使得人們在清明期間出游,更樂于擁抱青山綠水,把自己投入到芬芳花海和郁郁草地之中。但由此帶來的不文明行為,著實讓大自然有些“傷不起”。
不需要走出太遠,光是在本地城市的濕地公園,就時常能看到一些煞風景的景象——踹動樹干來一場紛紛揚揚的櫻花雨,橫躺在草地享受溫度剛好的陽光浴,摘下嫩綠的枝條給孩子編織成簡易草帽……“春意漫漫繞花枝”本是清明時節浪漫的寫實,現在卻有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奈,讓人唏噓。
中國人講究“天、地、人”的和諧合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是世代傳承的精神財富。清明節正值順應天時地宜的時期,出游的人們本應該以文明為本,好好地保護大自然留下來的痕跡,但這種心照不宣,如今卻架不住有人“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沖動和自私。有“天時”有“地利”,“人和”卻差點意思,難免給其他出游的人們內心添堵。
清明出游,文明就是那一抹宜人的綠。世人常感嘆于造物主對于一方水土的厚愛,也驚喜于山水之間的寫意,這促成了我們在美好時節出游遠方的初心。絕大多數人都愿意用自己的小心翼翼去守護這份默契和諧,而不是被一小撮人的不文明行為無端打擾了興致,但后者往往決定著前者的出游獲得感。制定措施、加大宣傳、推出獎懲……面對出游中的不文明行為,我們似乎不差方法和手段,但怎奈你方唱罷我登場,究其原因,還在于缺乏自然教育。這種教育并非是書本所有,也非學校職責獨攬,它是整個社會都應該花力氣去做的。當這種教育缺乏,就會導致一些人的素質問題在出游過程中原形畢露,譬如非要“手辦”一些花花草草,方才心安。對于這種不文明行為,恐怕罰上幾十塊錢無濟于事。
清明出游的一些不文明行為,看起來是小事,實則是一個人的行為缺陷,甚至是可以放大成社會現象的凸顯。追本溯源,教育是能夠產生糾偏作用的,但前提是要有人去做、愿意做。目前來看,需要盡快推進。(謝偉鋒)
現在,出游需求慢慢多起來了,但旅游產品供給和相關配套設施卻稍顯不足。冬季旅游“火”一把不難,但冬季旅游開發者如何跳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圈子,不斷提升游客在當地的體驗感、獲得感,增強旅游目的地的持續吸引力,還需要做很多功課。
連續的晴天霸屏, 一杯冰闊樂是最大的滿足。降水降溫模式洶涌上線。雨雪天氣,道路濕滑,注意減速慢行。圖:段晉哲 綜合:河南氣象、鄭州氣象 編輯:戰強 私家車999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眼下全國各地秋色正濃,是旅行出游的好時節,雖然黃金周已過,但人們的旅游熱情不減。在武漢歡樂谷、花博匯等“惠游湖北”活動的免票景區,這幾天,紛紛迎來了萬人規模的團隊游客。
這也直接意味著,在經歷了上半年的疫情深度沖擊之后,中國經濟正式迎來“轉正”時刻。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也成為了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國家,當之無愧地是“風景這邊獨好”。
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統計顯示:第三季度游客出游意愿達80.22%,同比恢復九成左右。中國國內游擁有超級大市場,國內游發展的基本面從未變,旅游接待規模保持穩固增長,從2011年的26.41億人次,增長到2019的60.06億人次,總體增幅127.41%,收入規模從2011年1.93萬億,增長到2019年的5.73萬億,總體增幅196.89%。
日前,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要負責人解讀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假期旅游市場數據,并預計全年旅游經濟呈“U型”恢復和振興發展態勢將是大概率事件。
億萬游客之所以能夠盡享假期,是因為有無數勞動者堅守在崗位,用專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支撐著各行各業有序運轉。萬家燈火、山河秀美、經濟復蘇,每個勞動者都在用汗水為民族復興貢獻著力量。
6.37億人次出游,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近1億人次觀影,票房達39.2億元;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同比增長4.9%……10月1—8日,國慶中秋雙節同慶,中國市場人氣持續火熱,客流量持續攀升,恢復流動的中國到處呈現活力四射的氣象。
6.37億人次游客,同比恢復79.0%;4665.6億元旅游收入,同比恢復69.9%。這個假期,湖北累計接待游客5228.5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8.29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國慶假期的82.74%和72.26%。
消費需求加快釋放,市場人氣持續攀升,國內大循環活力強勁,黃金周展現中國消費大市場的力量。人們期待,未來更多有溫度、有品質、有特色、有心意的商品和服務能順勢而生,讓消費環境更優,讓消費活力更足,讓黃金周含金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