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浙大思政課 在行讀中感知中國

2019年04月14日16:50  來源:人民日報

5034

  從浙江大學玉泉校區出發,一路向北,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便到了群山蒼翠、竹海連綿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浙大師生們正在這里上一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邊走邊看邊調研,教與學、思與行,在“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中鋪陳開來。

  從過去的以“賣石頭”為生,到現在將環境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余村的變化,讓學生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課程授課老師、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傅夏仙說,“00后”大學生思維活躍、朝氣蓬勃,但是對歷史的把握、對現實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只有讓他們親眼看見、親身體會、親自參與到國家的變化當中,才能感受70年的偉大歷程與生動實踐,才能更好感悟每個人心中的中國夢,體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

  理論最大的魅力是歷史穿透力,最大的動力是現實解釋力。只有讓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相互結合,思政教育才能入腦入心。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浙江的現象、經驗、人物,理應成為浙大學生的寬廣課堂。”傅夏仙認為,思政課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有抬頭率是第一步,有點頭率才是更重要的,必須讓學生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有思考、有收獲、有共鳴。

  “當年的礦場在哪里?”“大伙是怎么致富的?”“一年收入有多少?”走進農家院落,學生與當地農民攀談起來。于是,余村發展的歷史一步步展現在眼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

  當得知余村創辦了十幾家農家樂、組建了觀光車隊、打通了“吃住行”一條龍服務,201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高達4.1萬元時,浙大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學生陳琳瑩感慨道:“追尋余村的發展之路,我們從山鄉巨變的一抹縮影里,讀懂了浙江農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筑夢圓夢的奮斗歷程。”

  如何讓行讀不千篇一律,不走馬觀花?在浙大,除了任課教師帶著看、領著學的現場教學,學校還拿出學時,讓同學們開展主題調研。大家通過個案訪談、現場觀察、問卷調查等形式,鏈接課堂內外,剖析“最多跑一次”改革、農村文化禮堂、互聯網法院等鮮活案例,在調研中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生動實踐。動物科學學院本科生楊帆在桐廬縣荻浦村開展“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的調研后,感觸頗深:“調研中的所見所聞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課程之余,楊帆所在的小組還制作了“美麗荻浦”宣傳折頁,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那里的好山好水好風光。

  浙大學生行讀新時代的實踐,早已超出了一門課的范疇。這兩天,機械工程學院碩士生潘佳鋒正準備前往《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譯者陳望道的故居,開啟一次追尋思想原點之行。“出發之前,我只需要通過學校平臺預約,就可以獲得包括路線、行程、宣講在內的一系列‘套餐’服務。”潘佳鋒說,“這大大解決了行讀之旅的后顧之憂,也讓‘紅色之旅’成為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浙江大學已經建立了20個學生黨建與思政現場教學基地。“這20個基地的選定,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利用一個暑假時間,從104個備選方案中摸底產生的。”浙江大學黨委研工部副部長陳凱旋介紹,更為可喜的是,一批學生自己參與設計、宣講、打造的具有學生味兒的思政基地也已經形成,廣大青年學子正在行讀中接受教育熏陶,了解浙江,感知中國。(柯溢能參與采寫)

文章關鍵詞:思政 學生黨建 浙大師生 中國革命 共產黨宣言 任課教師 課程 浙江大學 課堂 馬克思主義 責編:張亞普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地評線】大洋網評:涵養家國情懷的“山海”之約

    珠江水畔,山海之約。正是家鄉日漸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現狀、家鄉人千里馳援的善舉,讓孩子們由衷而發這份鄉梓情懷和城市認同。2020-12-08 14:25男子私刻公章倒賣公司貨物,非法獲利80萬被刑拘近日,廣州增城警方在開展“颶風2020”專項行動中,將李某抓獲歸案。

  • 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

    在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身處武漢的華科挺身而出、沖鋒在前,是全國抗疫戰場中投入力量最多、作出貢獻最大的高校。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已成為學校思政課堂最生動的案例,激勵和影響著更多華科人。

  • 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啟動 涵蓋30個專業類別

    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工作實施方案》,啟動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方案提出,本次評估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三大原則:聚焦立德樹人,突出職業道德;聚焦培養質量,強化特色定位;聚焦行業需求,強調職業勝任。

  • 文明已成為校園里最美的風景

    華南理工大學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凝神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文明校園創建激發了師生普遍的文明自覺,文明已成為校園里最美的風景。

  • “青椒論壇”來河南了!這盤由河師大掌勺的“紅青椒”味道咋樣,快來嘗一嘗

    來自北京、河南、湖北的八位優秀青年教師圍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高校思政課教學”進行教學展示。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