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5日09:47 來源:看看新聞
NASA宇航員史考特(Scott Kelly)在國際太空站待了340天,科學家很好奇他的身體狀況是否有出現變化?于是找來和他基因相同的雙胞胎兄弟馬克(Mark Kelly)進行比對,結果發現史考特“免疫系統和DNA修復功能”出現突變,從遺傳基因的角度來看,是無法恢復的永久損傷。
據《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55歲的史考特回到地球3年后,科學家對他展開全身的檢查,發現他待在太空的這段期間頸動脈和視網膜變厚、體重變輕、腸道微生物增多,以及認知能力下降,不過,這些癥狀大多在回到地球6個月后逐漸消失,唯獨基因中8.7%的變化至今仍未恢復。
史考特表示,剛回到地球的那幾天非常難受,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活力相當疲憊,“我還以為自己得了流感”。
佛羅里達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家賽德勒(Rachael Seidler)說,“這些基因突變不會對宇航員造成直接危險,但不排除會增加他們未來罹患癌癥的風險。”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癌癥生物學家貝莉(Susan Bailey)表示,人類染色體末端有個叫“端粒”的部分,通常隨著年齡增長會漸漸縮短,輻射、污染、壓力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它加速變短,但奇怪的是,史考特去一趟太空后,端粒竟然沒縮短,反而比之前更長,換句話來說就是“他的細胞比以前更年輕了”,很有可能是“太空喚醒他體內某部分沉睡細胞”。
研究人員指出,史考特基因產生突變有5種可能,其中包含太空輻射、零重力環境對生理帶來的沖擊,因為史考特當初待的太空站,正好處于高能帶電粒子范艾倫(Van Allen)輻射帶下方,輻射量是地球的48倍,所以身體細胞會一直忙著修復放射線傷害,才會出現這種突變。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19時27分(北京時間11月16日8時27分),美國SpaceX公司“龍”飛船由“獵鷹9”火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龍”飛船發射后不久,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就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表示祝賀。
據英國《每日郵報》2日報道,埃及一位高級政府官員邀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兼Space X創始人億萬富翁馬斯克參觀吉薩大金字塔,此前馬斯克曾聲稱吉薩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歷史地標。馬斯克隨后又轉發了一篇文章,該篇文章描述說,4500年前,金字塔更有可能是由居住在埃及的人類建造的。
據“The Verge”網站近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聯合HeroX平臺,拿出35000美元的獎金發起一項挑戰賽,主旨是為即將開展的重返月球計劃中的宇航員們,征集能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廁所”最佳設計,從而為創新的月球系統鋪平道路。
這張由美國航天局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這張由美國航天局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當地時間5月27日,美國宇航局(NASA)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因天氣原因被推遲。發射計劃臨時調整前,宇航員已進
當地時間5月23日,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SpaceX的載人飛行任務DEMO-2發射前準備工作進行中,NASA兩名宇航員羅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利當日進行了發射任務彩排。據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將于5月27日進行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利用載人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宇航局送入太空。
1月5日,科考隊員在布放時間序列沉積物捕獲器潛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1月5日,科考隊員在布放時間序列
1月1日,“雪龍2”號在南大洋宇航員海開展綜合科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1月1日,科考隊員在“雪龍2”號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南大洋宇航員海進行綜合科考期間,不時遇到形態各異的冰山,它們是南大洋上的靚麗風景,也是船只的安全風險隱患。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南大洋宇航員海進行綜合科考期間,不時遇到形態各異的冰山,它們是南大洋上的靚麗風景,也是船只的安全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