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6日11:09 來源:人民網
西安奔馳女車主坐引擎蓋哭訴維權一事漸漸淡出輿論視線,孰料卻引出了諸多效仿者。短短一段時間,多起“坐引擎蓋”“坐沙盤”之類的“花式維權”頻頻發生,江蘇省內也有不少。
據報道,南京的徐先生購買了一輛奧迪A8L轎車,花費69萬多元,僅僅開了一年多就發現可能存在較大問題。維權無果,他也選擇了坐上奧迪車的引擎蓋。4月19日,鎮江丹陽一女子坐在寶馬4S店車引擎蓋上,疑似與店家發生糾紛,不料引擎蓋被坐壞。4月21日,南京一女子則坐到了售樓部的沙盤上,稱遭遇樓盤消費欺詐,最終因涉嫌故意損毀財物被刑拘……維權者如此作為,無疑是希望像奔馳女車主一樣得到輿論關注,進而推動問題解決。
南京女子坐在售樓部沙盤上 圖片來源:南京零距離
諸如此類效仿維權行為的出現,迅速引發輿論熱議,不少網友同情維權者的遭遇,認為或有不得已之處。@艾麗莎稱,“如果是我,走投無路下估計也會做出類似的行為吧,不然解決不了問題啊!”也有人覺得這是“借勢炒作”,“人家坐的是自己的奔馳車,你坐的是別人的沙盤啊,什么都效仿,追風也要依法!”更理性的聲音則認為這是積壓已久“維權難”現象的集中爆發,網友@做有價值的專家稱“老百姓維權的現狀是渠道單一、維權成本高、難以引起重視,這才迫使消費者們絞盡腦汁‘花式維權’。”
誠然,嘩眾取寵、無理取鬧乃至惡意抹黑是不足取的,但“以鬧維權”的背后折射出的,往往是維權路的艱難和維權者的無奈。《澎湃新聞》直言,“強調理性維權,并不意味著就該無視一般民眾維權的艱難,更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譏諷這些無力也缺乏維權‘創意’的老百姓。維權要遵守法律底線,但也應看到,普通人正常維權時可能面臨的艱難與困惑。一個社會的公平正義,不能通過對他人維權的效仿來實現,也同樣不能鼓勵民眾去做花樣翻新的維權表演。”
《錢江晚報》評論指出,“‘以鬧維權’不可濫用,它不過是存在于特殊事件、特殊場景的特殊行為,并不具備普適性。可以看到的是,哪怕奔馳女車主也是經歷了與代理商的多番交涉無果后,才做出了無奈選擇。畢竟,在‘鬧’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會侵犯到他方合法權益。”
西安奔馳女車主的維權案例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該成為普遍行為。終有一天,“坐引擎蓋”式維權將喪失“吸睛”效果,很難再次引發轟動。正如人民網評論所述:“一方面,輿論不是‘萬能靈藥’,不能為了引發輿論而制造輿論,這容易走偏、走樣;另一方面,相比熱點本身,我們還應關注那些沒有引起輿論波瀾的‘沉沒的聲音’,沒有成為輿論焦點的維權也需要關注。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套行之有效的意見反饋機制、維權響應體系,比一兩次輿論反響、幾個社會熱點更迫切,也更珍貴。”
一件件“花式維權”案例的發生,應讓全社會來一次自我檢視,相關部門需以此為契機,大力整頓市場秩序,完善、暢通消費者維權機制,同時促成有關各方對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章的修正及完善,破除消費者維權路上的重重壁壘。因為“正視不用‘博眼球’的權利伸張、滿足不用‘貼標簽’的利益訴求,才是企業的經營之道,也是社會的法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