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記者蹲點手記:愿獨龍族未來如彩虹般美好

2019年05月01日20:05  來源:新華網

5034

  新華社昆明5月1日電 題:記者蹲點手記:愿獨龍族未來如彩虹般美好

  新華社記者伍曉陽、姚兵

  獨龍江迎來了一次“高光時刻”。

  在中國西南的極邊之地,高山峽谷中的這條小江畔,聚居著我國56個民族之一的獨龍族。由于長期與世隔絕,獨龍族的情況鮮為外界所知。自古以來,屬于獨龍江和獨龍族的“高光時刻”并不多見。

  然而,今年暮春時節,獨龍江傳來喜訊。總書記給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

  獨龍江鄉是“我國邊疆民族地區脫貧典范”。新中國成立之初,獨龍族還處于原始社會末期,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原始生活。千年交替之際,獨龍江鄉通了一條簡易公路,但依然陷于整體性貧困。直到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階段,獨龍族終于掙脫了世代延續的貧窮,實現“千年一躍”。

  不了解獨龍族經歷的苦難,就難以體會千年巨變的來之不易。

  記者細讀了國家民委組織編寫的《獨龍族簡史》,觀看了早年攝制的紀錄片《獨龍族》,瀏覽了獨龍族博物館陳列的實物、影像和文獻,翻閱了獨龍族歷史人物的口述回憶錄等資料,對獨龍族“前世”有了基本理解。

  新中國成立前,獨龍族面臨的不僅是原始、封閉和貧困,還有反動統治者、外國侵略者和其他民族土司的歧視與壓迫。他們被征繳山稅、攤派鹽貸、強迫勞役、擄掠為奴,人口出現“負增長”。

  新中國成立后,共產黨領導下的獨龍族,迎來了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獨龍族有了自己響亮的族名,有了當家做主的權利。黨和政府給獨龍族送來了糧食、布匹、鹽巴、藥品和生產工具,派來了教師、醫生和民族工作隊。

  全面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國家發展進步了,對少數民族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近年來,在獨龍江整鄉推進、整族幫扶中,國家投入逾13億元,實施安居工程、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等六大工程,推動獨龍族加快發展。繼而實施“率先脫貧、全面小康”提升行動,幫助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

  走訪各個村寨,記者感知著獨龍族的千年巨變。世代沿襲的“刀耕火種”消失了,“輪歇地”恢復為茂密的森林。祖祖輩輩居住的竹篾房、木楞房和木板房,已被溫暖舒適的安居房替代。以前用來狩獵的弓弩,現在變成了體育工具。汽車、電商和5G,促使這個古老民族加快融入現代文明。

  整潔衛生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讓我們略感意外。房前屋后、家里家外,“臟、亂、破、舊”現象不見了,到處收拾得干干凈凈。每逢周一,各村還舉行升國旗儀式,然后村民集體搞大掃除。獨龍人,變得開放、自信和落落大方。

  采訪中,記者還碰到一個出乎意料的“困難”:經常找不到人。不是因為沒有向導,而是采訪對象都忙著干活呢!在迪政當村,我們想采訪75歲的“文面女”李文仕,結果她一大早就上山挖草藥了。在馬庫村,我們想了解黨建情況,不料村總支書記江仕明帶領村民們在種葛根,傍晚時分才回家。

  不過,這個困難讓記者欣喜。因為,只有勤勞奮斗,才能創造美好未來。

  離開獨龍江之際,天空中升起一道美麗的彩虹。獨龍族同胞喜愛彩虹,他們編織的七彩獨龍毯宛若彩虹,衣服和領帶都像彩虹,就連房屋、橋梁也以彩虹為飾。我們祝愿,獨龍族同胞的未來像彩虹一樣美好!

文章關鍵詞:獨龍族 文面女 負增長 高光時刻 蹲點 獨龍族簡史 獨龍江鄉 葛根 高山峽谷 特色產業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直過民族”再越貧困大山

    一個秋日的清晨,記者從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城出發,翻越連綿陡峻的高黎貢山,中午時分,抵達“原始秘境”——獨龍江鄉。2018年,獨龍江鄉建成了400千瓦柴油發電及200千瓦儲能系統,實現水電、柴發、儲能多能互補的微型智能電網,為獨龍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 脫貧的歌聲——云南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共入新時代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曼囡村曼班三隊,娜四在村里上夜校(4月10日攝)。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曼囡村曼班三隊,扶貧工作組長羅志華(右)在指導村民扎培種植技術(4月10日攝)。

  • 這件事,是習近平“一直以來的心愿”

    9月16日,習近平赴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考察調研,當地發展扶貧產業、鞏固脫貧成果等情況是習近平考察的重要內容。9月16日,習近平赴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考察調研,當地發展扶貧產業、鞏固脫貧成果等情況是習近平考察的重要內容。

  • 習近平的信札丨紙短情長話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召開一系列脫貧攻堅專題座談會,還以書信的形式同貧困群眾親切交流,勉勵他們為了美好生活接續奮斗。在寧夏永寧縣閩寧鎮,一批批福建民營企業家投身脫貧幫扶工作,在寧夏積極建廠,支持當地經濟發展,解決當地百姓就業。

  • 有種小康叫一躍千年,獨龍族之子——高德榮

    高德榮,男,獨龍族,中共黨員,1954年3月生,云南貢山人,云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任期間,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突出培育“水電、礦業、旅游、邊貿”為主的特色產業群,為當地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出貢獻。

  • 有種小康叫一躍千年,獨龍族之子——高德榮

    高德榮,男,獨龍族,中共黨員,1954年3月生,云南貢山人,云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任期間,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突出培育“水電、礦業、旅游、邊貿”為主的特色產業群,為當地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出貢獻。

  • 感動交通④ · 獨龍江公路管理所 | 只有橫斷的峽谷,沒有中斷的公路

    只有橫斷的峽谷,沒有中斷的公路。在巍峨的高黎貢山深處,獨龍江公路蜿蜒其間,這條與外界連通的唯一通道,承載了獨龍族人的無限希望。長年累月的堅守使得獨龍江公路管理所每位職工對公路沿線的病害點、險情易發生地都了如指掌。

  • 云南獨龍族等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記者張帆、楊文明)記者從云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獲悉:2015年以來,云南省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累計脫貧613.8萬人,年均減貧12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17.09%下降到2019年底的1.32%。

  • “此心安處是吾鄉”

    文化的價值,既在于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堅守,也在于與時俱進的傳揚;文化的魅力,既表現在絢麗多姿的形式,更體現為感染心靈的內核。不停留于對往昔的回味,悉心感受春節的文化魅力,我們堅定的是文化自信,收獲的則是更加暖心的中國年。

  • 【新春走基層】探訪獨龍族最后一批文面女:“生活好了,舍不得離開”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孔干小組5號安居房里,云南網媒“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一行見到了已經92歲的紋面女肯國芳老人。隨著高黎貢山獨龍江隧道的貫通,現在冬天再來獨龍江,無論是開車還是坐客運班車,都能順利地進來。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