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7日20:02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在2019年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數字經濟成為焦點。在鄰國韓國,目前已經正式啟動5G商務服務,未來5G將會給智能家居、智能工廠等空間帶來革新性的變化。
5G智能辦公室位于首爾市中心的一棟寫字樓里,記者在大廳里看到,員工們不需要攜帶通行證或識別指紋,穿過5G網絡支持的人臉識別閘機刷臉進入即可。來到智能辦公室的內部,員工告訴記者,把智能手機插入桌面上的對接裝置,就能通過5G開啟儲存在云端的業務環境,再借助顯示器和鍵盤來操作就可以了,傳統辦公室的電腦和網線已經變得多余。
記者了解到,5G網絡能夠大規模同步接入,并且實時收集數據,即便出現300多人同時使用云端業務的情況,也不會延誤或中斷。不只是辦公區域,休息區域也設置了智能化的自動售貨機和機器人咖啡師。比如,機器人咖啡師能接受智能手機點餐,再自主的調制咖啡,大約兩分鐘的時間內一杯咖啡就做好了。機器人會把冷飲和熱飲分別放在冷制和保溫的臺面上,方便員工喝到溫度最佳的飲品。
韓國SK電訊負責人 金成佑:5G智能辦公室的目的是,創造出無障礙的工作環境,這樣一來自然就提高了效率。
為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5G智能辦公室在大到走廊、會議室和停車場,小到衛生間、門把手和自動售貨機上,總共安裝了2400多個物聯網傳感器,讓人們隨時了解到空間的使用情況。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厚,闡述深刻,邏輯嚴密,體系完整,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進程的最新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推進“十四五”時期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實現中國法治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
據今年5月報道,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長虹路的路邊公廁就安裝了人臉識別取紙設備。據新華社,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薛軍表示,人臉信息作為生物識別信息,一般來說伴隨著人的一生,是不可更改的。
拉法蘭(Jean Pierre Raffarin)法國前總理、法國政府中國事務特使、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席 徐波:戴高樂將軍值得欽佩,他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領導人。
位于鄭州市管城區隴海路南,紫荊山路西,全長330米。文章說,河南省鄭州市隴海北三街118號院建成33年,頭頂電線雜亂似蛛網,院里雜物落滿灰,下水道一個月堵兩三回。北三街的智慧管理,還有一套人臉識別門禁,這套系統直接和健康碼聯通,提示綠碼方能進入小區。
近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中國人工智能芯片進展顯著,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超50億元。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其在推動更多智能化產品落地的同時,也為我國的數字化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近日,人臉識別成為售樓處標配的新聞上了熱搜,將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乃至有人戲言要戴頭盔看房。或許不僅僅是人工智能,在未來的歷史進程中,科技越智慧,就越需要人治理的智慧。
人的一生就“生老病死”這四個字,人都會變老,但如果當你老了,卻發現由于技術的進步,你出門處處受限,很多事都干不了了,去醫院看病得用手機預約,你不會。如果說,自助服務等對應解決的是老人的數字鴻溝,而如何在嶄新的院區進行適老化改造,對應解決的則是成功進到醫院后老人友好的感官體驗。
王海東表示,一是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還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暢通家人、親友或者家庭簽約醫生為老年患者代為掛號渠道,一定要保留這個渠道,還要暢通這個渠道。
地鐵里沒有“健康碼”不能乘車的老人,醫院里不會手機掛號不能就醫的老人,冒雨交醫保卻因拿的是現金而被拒的老人,被家人抬著在銀行柜員機前進行人臉識別的94歲老人……隨著老年人被困在“數字鴻溝”里的問題日益凸顯,國家終于出手了。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要求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事項,加快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