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新動力人群”推動數字文化產業新發展

2019年05月08日15:5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新動力人群”推動數字文化產業新發展

  ——來自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文化分論壇的聲音

  光明日報記者 張玉玲 邱玥 高建進

  從動漫游戲到網絡文學,從網絡音樂到網絡電影,如今,越來越多的數字文化產品走進了人們的生活。而隨著文化生產方式的改變,我們該如何加快傳統文化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5月7日上午,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光明日報社、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數字文化分論壇,邀請產業界、學界人士會聚一堂,共同為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與會者認為,掌握新技術、創造新業態的新興科技知識分子,被稱為推動改革發展的“新動力人群”。他們是新時代數字文化的創造者,文化改革發展的推動者,他們正以全新理念積極擁抱數字文化和數字經濟。

  展廳內,數字前沿科技吸引參觀者駐足觀看。光明日報記者 邱玥攝/光明圖片

  “新動力人群”是數字文化的創造者

  論壇現場,海風教育創始人兼CEO鄭文丞的經歷令人贊嘆。憑借過硬的數字技術和獨特的戰略眼光,不到30歲的鄭文丞,如今已是一家萬人規模企業的掌舵人,詮釋著“新動力人群”中蘊含的巨大創造力。在他的帶領下,技術團隊利用3年時間,自主研發了一套智能學習系統,通過將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創新應用到在線教學過程中,滿足學生與老師上課時的多種場景需求。

  這是數字創新的魔力。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新生代知識分子,改變了傳統的文化生產方式,“平臺+創業者”的創作生態,激發了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騰訊內容開放平臺成為新的文化基礎設施,將服務1000萬創業者;今日頭條的算法推薦開辟了新的內容聚合與分發平臺;抖音的視頻技術,讓普通人也能分享自己的視頻;直播平臺更擴大了受眾的參與度,人人都能成為手持話筒的主播……

  從消費端看,年輕群體已牢牢占據數字文化消費的“主力軍”。閱文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線閱讀人群中67%來自于95后以及00后;而在B站,八成左右的用戶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人群。新生代消費者更愿意為“知識付費”,在他們的影響下,2018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的電子書付費意愿已達66.4%,數字閱讀產業規模已達254.5億元,同比增長19.6%。與此同時,伴隨智能化、交互化發展,消費人群不再僅僅是接受者,同時也是創作者,主動參與到了數字文化的生產和傳播當中。

  “數字文化產業是創新、創業、創造的活躍地帶。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把我國打造成為全球知識價值實現的熱土。”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表示,圍繞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要進一步推動內容、技術、模式和業態創新,培育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新型業態,加快創意設備、數字藝術等新興產業發展。

  通過平安智慧城市的全視通平臺,游客可以體驗如何構建城市智能大腦。王琳琳攝/光明圖片

  “新動力人群”是文化改革發展的推動者

  在互聯網平臺上,你聽過的每一首歌、在音樂世界中留下的每一步,全都有跡可循。“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獲得用戶關系鏈和用戶行為數據,一方面可以提高騰訊音樂的推薦精準化,另一方面可以優化生產創作,徹底打破了音樂人的地域、身份限制。”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版權商務總監李凱說。

  長期以來,文化領域存在條塊分割、地域分割等問題,而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就是要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文化要素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有效流動。如今,在“新動力人群”的推動下,互聯網迭代加速,向分眾化、移動化、視聽化普及,各類資本、技術持續涌入數字文化產業領域,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變原有文化生產方式。從精英生產到大眾生產,從線下到線上,從資源到服務……新技術催生新平臺,形成新業態,集聚新用戶,培育新市場,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顯現出勃勃生機。

  “掌握前沿技術的‘新動力人群’年輕、有活力,且擁有‘互聯網基因’。他們堅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積極跨界整合資源,重構新模式和新業態,創造著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國家信息中心主任分析師張振翼認為。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副司長張晨曉表示,鼓勵行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創新,增強人民群眾文化消費的品質感;敦促各網絡平臺開發新產品,新業務要做到管建同步,配好剎車再上路;在以信息化驅動網絡視聽發展的同時,規范數據資源利用,防范大數據等經濟所帶來的風險。

  彰顯數字文化新發展的媒體力量

  此次峰會期間,中國知網發布了一項大數據深度融合的新產品——中國知網大數據智庫平臺,通過對政務數據與行業數據、公共數據與知網知識數據的融合分析利用,將各種文字、音頻、視頻信息資源整合為統一的知識庫,實現智慧化應用。“平臺經過對知識內容進行碎片化重組,為政府部門及其智庫、企業提供協同決策研究和協同執行平臺,為各類用戶提供基于業務場景、生產場景的知識服務。”知網常務副總經理張宏偉說。

  “數字文化產業充滿機遇,與大數據技術相結合的應用場景很多,比如科大訊飛和光明日報共同推出的智能化有聲報,搭建了媒體數字化發展的新平臺。未來,我們將不斷優化技術、整合資源,讓大數據發揮更大的價值。”科大訊飛副總裁章繼東表示。

  “光明日報即將迎來70周年華誕。作為黨和國家聯系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這張報紙一直致力于建設‘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光明日報總編輯張政在致辭中說,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不斷發展,技術已經有了重塑社會治理、撬動改革關節的作用,而使用技術杠桿的人群,正是那些利用新技術、新業態為改革賦能的創造者,那些知識密集、智力密集、推動中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型勞動者。光明日報將繼續關注數字文化領域“新動力人群”的新需求、新動向,更好地團結和服務好新時代的新興科技知識分子。

  “媒體屬性和平臺屬性既是光明日報的兩大特質,同時也是光明日報的優勢所在,相信未來有能力進一步整合媒介資源和生產要素,繼續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完美世界副總裁伊迪對此表示期待。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08日 07版)

文章關鍵詞:數字文化 光明日報 動漫游戲 新用戶 數字藝術 數字經濟 文化體制改革 新動力 文化領域 產業領域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文旅部: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產業集群

    《意見》提出要夯實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基礎 、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型業態 、構建數字文化產業生態。也要培育云演藝業態、豐富云展覽業態、發展沉浸式業態、提升數字文化裝備實力 、滿足新興消費需求。

  • 2020數字文化大會在開封召開 打造“數字文旅產業新形態”

    開封市副市長劉震發布《開封市數字文化創新合作重大工程》,未來開封市在5G網絡規劃工程、5G網絡建設工程、5G商用工程、智慧文旅數據平臺建設工程、數字文化交流工程、宋文化活化再現工程等方面,將有重大突破。

  • 區塊鏈“栓住”數字版權,能否解決盜版之痛

    也就是說,該體系需要有“數字版權+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有基于區塊鏈的運營平臺,有“數字版權+區塊鏈”的技術標準體系,有“數字版權+區塊鏈”的自治聯盟,還需要一支數字版權產業公益基金。

  • 商用一周年,5G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新引擎”

    2019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實際上5G的應用不僅僅在汽車領域,包括垂直行業,也在金融領域,可以看到2G出來有了網上銀行,3G出來有了手機銀行,4G出來有了數字銀行,5G出來會有智慧銀行。

  • 【地評線】大河網評:群文戰“疫”,數字文化大有可為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各地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創新實踐大大豐富了疫情防控“宅生活”,也為下一步公共文化建設提供了新啟示新思路新方向。

  • 我國自主原創的數字藝術顯示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國際電信聯盟日前批準“數字化藝術品顯示系統的應用場景、框架和元數據”標準(標準號H.629.1)。H.629.1國際標準主要內容包括數字化藝術品顯示系統的應用場景、系統框架結構、顯示終端的顯示性能參數及相關測試方法、元數據規范(內容提供者元數據、顯示終端參數元數據、數字化藝術品元數據),為國際市場提供了一整套數字化藝術品顯示的系統標準,明確了數字化藝術品顯示的國際性技術規范。

  • 智能時代的中國道路

    當下,智能時代向我們加速走來,信息化數字化的新成果、新技術層出不窮,已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的重要力量。在峰會主論壇上,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提出,要加大對多層次數據治理的挖掘和專業化軟件人才的培養。

  • 虛擬VR讓文物"活"起來 數字峰會為青少年獻上文化大餐

    只需通過一個二維碼、一部手機,故宮、上海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各大文化地標文物的前世今生便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游客面前。未來網(教育公眾號ID:newsk618)記者發現,在今年數字峰會上,數字文化大放異彩,不少家長都帶著孩子來品味文化大餐。

  • 數字經濟迎來滿園春

    《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各省份積極落實數字中國戰略,制定實施數字化規劃和行動計劃,整體推進信息化創新發展,信息化發展水平得到整體提升。“過去一年,我國網絡扶貧與數字鄉村建設接續推進,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97%,納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貧困縣網絡零售額超過1700億元。

  • 閩江之畔“數字”揚帆 助航人民生活奔向美好未來

    5月6日-8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 盧冠瓊 攝   中國青年網福州5月8日電(記者盧冠瓊)坐落在閩江之畔的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這幾天人潮涌動。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