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鄭市浩創湖心佳苑建筑工地,工人張慶讓抬頭看向門禁左上方的攝像頭,他的姓名、工種、所在班組等信息一一顯示在屏幕上。
近年來,鄭州傾力打造“建筑業信息化平臺”,積極推進勞動用工信息化、實名制、銀行代發工資等制度。企業負責人登錄該平臺,工人相關信息和數據一目了然。
2018年,57萬余人通過該平臺實施了實名制信息化考勤,166個項目通過專用賬戶代發農民工工資2.52億元。
實名制,企業和工人都受益
2018年鄭州市建筑業產值達到4225億元,為鄭州成功進入萬億俱樂部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建設工程領域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上訪問題一直是他們攻關的重點。
“我在附近城市的很多建筑工地都干過活,實行實名制管理的卻不多,大多只是和工頭有個口頭協議,半年或者更長時間發一次工資,干了活拿不到工資是家常便飯?!?6歲就從老家安徽到工地干活的張慶讓說。
為從源頭上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鄭州市城鄉建設局與天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建筑業信息化平臺勞務服務系統”,在全市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工作。
“在鄭州的很多工地每天上下班都打卡,每次走過這個閘機,我的心里就很踏實?!睆垜c讓說,和其他城市比鄭州就不一樣了,每天上下班都有準確的時間記錄,工資每個月打到我的銀行卡里。
據了解,在鄭州的多數工地都安裝了實名制信息化管理設備,農民工到工地務工,首先要拿出身份證將真實身份信息錄入“建筑業信息化平臺勞務服務系統”,進行實名制登記,上下工時進行刷卡或刷臉考勤,作為核算工資依據;每月工程項目管理人員核算一次上月農民工工資,經農民工本人、勞務企業和總承包企業負責人三方簽字確認,再將信息通過“建筑業信息化平臺勞務服務系統”傳到銀行為每個農民工代發工資。
“我們工地一開始就使用這個平臺,目前已有200多人考勤信息。”浩創湖心佳苑項目負責人張龍說,通過平臺,我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工人的企業評價、工種、出勤等信息,不但讓我們能夠遠程監工,更能便捷地找到適合崗位需求的工人。
實名制,用薪留人工人安心
長期以來,建設領域多采用“包工頭式”用工方式,通過層層勞務分包,將原本建筑施工企業應承擔的支付薪酬的法定責任,“轉嫁”到一些包工頭身上,而建筑企業與包工頭招用的農民工,大多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習慣,很難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發生欠薪時,舉證維權困難,各個主體相互推諉、逃避責任,導致農民工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維護。
目前,“鄭州市建筑業信息平臺”實現了實名制登記,工人無需攜帶證件,站在人臉識別考勤機前,通過系統認證便能快速放行,有效解決了建筑行業內常見的掛靠、轉包、違法分包等行為。
“下一步,鄭州將擴大運用‘鄭州市建筑業信息平臺’,使其擴展到各級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建筑施工企業和建設施工項目,真正形成全面立體管理網絡,做到全覆蓋、無死角。重點指導本地骨干企業和在鄭央企自覺落實管理制度。”鄭州市建筑企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楊照安表示。
“對于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工人的人員流動太大。之前工資是按季度發或者到年底才發,他們心里沒有保障自然不能安心工作。”張龍說,自從安裝了施工現場用工信息系統后,工人們每個月都能看到工資到賬,工地的人員流動問題基本解決了。
實名制,企業用工更加規范
據了解,鄭州早在2011年就開始使用信息化實名制管理并進行試點推行。鑒于技術水平和系統配套的程度,當時的實名制主要采取刷二代身份證、門禁卡的方式進行。
2016年10月1日《鄭州市建筑市場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鄭州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全面推開“建筑業信息平臺”。伴隨著人臉識別、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工地入口的閘機通道也與時俱進,換成了人臉識別閘機。
“用工不規范一直是我國建筑業的積弊之一?!畞砹司湍芨?,能吃苦就行’不僅給建筑施工帶來了風險,也給工程質量埋下了隱患?!碧熘萍脊煞萦邢薰窘淌诩壐吖ゑR正祥說,目前我們研發的這套智能勞務信息平臺能基本解決這些難題,同時保障了工人與企業雙方的權益。
據介紹,“鄭州市建筑業信息化平臺”實現政、企、銀、公安四方聯動,持續推進建筑工地實名管理的規范化、便捷化。(來源:海外網 余蕾蕾)
【央視聯播頭題關注】守初心擔使命 河南黨員干部銘于心 化于行
【央視聯播關注】風吹麥浪涌 中原夏收時
河南重拳治理黃河“四亂”積案
以英雄為榜樣 河南駐村干部為民實干 堅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