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0日16:02 來源:人民日報
孟夏時節,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及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讓世人領略了亞洲的地大物博、山河秀美,真切感受到了亞洲文明的絢爛多彩。藝術展、文物展、圖片展、音樂會、藝術節……多彩的活動讓人應接不暇,全方位展示了亞洲豐富的文化遺產,為促進亞洲各國民心相通,增強文化自信,賡續文明之美,搭建了廣闊的舞臺。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指紋"”
5月16日,亞洲文明周系列活動之一的“文明匠心——亞洲非遺大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開幕。日本的陶瓷、韓國的紙藝、尼泊爾的銅器、哈薩克斯坦的冬不拉、馬來西亞的扎染……14個亞洲國家的320件(套)精美展品,向觀眾展現了各國精湛的文化和技藝傳承。
“亞洲的工匠傳統,構筑了亞洲文明的豐富性、多樣性,同時彰顯了亞洲文化的內在理念。”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介紹,本次展覽的一個重要特色在于將亞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相結合。
展廳中央是“亞洲客廳”,中國傳統文人書房里裝飾著來自亞洲各地的非遺作品,相互交融,別有特色,體現了亞洲文化的兼收并蓄。
約旦手工藝者拉伊德說:“文化遺產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寶貴財產。此次展覽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相互借鑒,共同傳承優秀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指紋"。就像是人與人握手一樣,不同文化應該多"交朋友",增進了解。如今世界各國聯系日益緊密。民族文化傳承人應堅守傳統,更應秉持開放的胸懷。”菲律賓服裝設計師賈碧麗說。
來自浙江的捏塑非遺傳承人吳小莉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是各國文化自信的源泉。非遺走出國門、交流互鑒,能夠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夢想。“代代相承,我們正在續寫亞洲文明的精彩故事。”
“就像走進了亞洲文化的"百花園"”
不到亞洲,難知世界之美。5月16日,亞洲文化旅游展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拉開帷幕。其中,世界遺產影像展用精美的照片展現長城、麥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吳哥窟等世界文化遺產,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觀眾。這些攝影作品從國內外1萬多件投稿中脫穎而出,入選作品的遺產地(點)涵蓋了中國在內的亞洲21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處(項)世界遺產。“就像走進了亞洲文化的"百花園"!”參觀者無不驚嘆。
黑山下戈里察大學學生博亞娜·馬利希奇和同學們參觀了展覽。她說,“我們剛剛游覽了故宮,近距離地接觸文化遺產,讓我們更好地感知中國。”
印度旅游局北京辦事處官員蘇希爾表示,印度擁有30多處世界文化遺產,摩訶菩提寺、泰姬陵等,都是中國游客感興趣的地方。“古代,印度與中國有許多交往。現在我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時俱進,電影、音樂、美食等交流更加活躍。”
“這樣的展覽有助于促進人民之間的交往,我們從中能夠發現各國文化之美,了解各國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促進學習互鑒。中國在引領亞洲各國文化交流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亞洲文明共同繁榮創造了大好機會。”尼泊爾旅游局官員薩加爾·什雷斯塔說。
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愿同各國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為更好傳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撐。”目前,中國與亞洲各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已有諸多成功實踐。柬埔寨文化藝術大臣彭薩格娜表示,“我們應該努力保護好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我要再次感謝"一帶一路"倡議,在它的框架下,我們與中國開展了文化振興的有益合作,讓兩國民眾都享受到了更豐富的文化生活。”
“文化讓我們團結在一起”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匯聚了來自49個國家的400多件珍貴文物。從5月到8月,人們在這里可以穿越時空,共赴文明之約。
展覽以“多元文明并置,古今文明相通”為主線,采取“傳統展示+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展示亞洲歷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亞洲國家之外的埃及、希臘也有文物參展。阿聯酋、阿塞拜疆等9國文物都是首次來華參展。
斯里蘭卡科倫坡國家博物館館藏的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復制品)、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的唐代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伊朗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元青花梅瓶……無不印證了亞洲文明交流的歷史。
“我們需要讓全世界都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澳大利亞悉尼瑪雅基金會主席甘德瑞表示,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到“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極具啟迪意義。“在當今世界,自我封閉不利于發展,人類歷史證明,文明發展得益于開放,而非固步自封。我們看到中國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緬甸作家協會主席覺溫表示,每個文明都是不同的,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共同的財富,通過交流與對話,人類能夠擁有更美好的未來。“保護歷史,就是面向未來。”
在印度和中國從事音樂、舞蹈交流合作項目的印度舞蹈家魯克米尼·查特吉表示,藝術是人們共通的情感,借此人們能夠加強聯系。“我們有許多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一代代傳承下去的,不僅僅是博物館里的展品,更應該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全部。”
剛果(金)國家藝術學院院長利耶·約卡表示,“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創造力的源泉,更是生活的喜悅與熱情;文化讓我們團結在一起,從而遠離混亂與戰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夯實各國人民的兄弟情誼、共創美好未來提供了機遇和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琉璃器中,還有一副琉璃茶碗托子具有明顯的“中國風”,這套琉璃茶具原材料產自域外,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產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題:讓文明照鑒未來——孔子誕生地舉行東西方文明對話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現場。據了解,本屆尼山論壇下設三個分論題,“東西方古老文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之治的深厚文化根基”及“中國之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將舉行1場高端對話、2場主旨演講、14場次分組對話以及“青年論壇”。
【編者按】“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賓,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聚一堂,共襄盛舉。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闡述關于文明交流的看法與主張,向世界展示中國對促進文明發展的深邃思考和責任擔當。
特朗普15日宣布美國將暫停資助世衛,招致了美國盟友——德國——各界的一致譴責。柏林文明對話研究所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家貝托爾德·庫恩告訴記者,像世界衛生組織這樣的國際機構有助于協調全球抗疫資源,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尤為重要。
2019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這一巨大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熊奕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形勢趨于穩定,中國出口有望在2020年全年逐步增長,到年底這一增長率將達到5%左右。
“我們主辦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明、開放、包容的中國”“我們愿同世界各國人民攜起手來,積極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
查理克亞斯認為,當中國出現老子、孔子、墨子、列子、莊子之時,古希臘涌現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2018年11月,希臘國家劇院上演中希雙語話劇《趙氏孤兒》,中方導演聯袂希方演員講述中國古代故事。
當地時間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夫婦陪同下,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當地時間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夫婦陪同下,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
徜徉在雅典衛城博物館,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來。對面是為供奉雅典娜而建的帕特農神廟,穿越千年風雨巍然挺立。舉目遠眺,斷壁殘垣、雕梁畫棟與市井的喧囂并存,咫尺之遙跨越了多少歷史煙云。習近平主席夫婦以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作為在希臘訪問的最后一場活動,似在呼應半年前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的邀約“您訪問希臘時,我會帶您去看看希臘的文物”。習主席如約而來。他說,我懷著對文明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期許來到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