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6日10:57 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
沈陽,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旗袍文化的發源地。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從沈陽故宮走進皇城,開啟了一代華服——旗袍以及針尖上的非遺——盛京滿繡的文化篇章!幾百年來,盛京滿繡被稱為“中國清代皇族刺繡”,是沈陽城的非遺瑰寶之一,也是遼寧省著名的文化名片。
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保護,更需要傳承發揚。楊曉桐是滿繡第四代傳人,在對滿繡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承上,她打破非遺絕技“傳內不傳外”的傳統,辦班培訓學員,傳授滿繡技巧,讓更多的人愛上滿繡。楊曉桐說道:“把旗袍文化繼承發揚下去,并不斷進行改革創新,讓這一古老的藝術于當今社會迸發出無限活力,這是我作為第四代傳人應該做的事,并且借助滿繡這一傳統文化助力遼寧振興,以非遺產業推動地區發展、民族復興,更是我作為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據了解,滿繡是滿族刺繡的簡稱,以針代筆,用線在織物上縫制圖案,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藝形式。滿繡傳人楊曉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厚重博大的旗袍文化講好沈陽故事,打造“中國旗袍之都”,她成立了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傳承發揚滿繡文化,形成以滿繡為主打的產業,用旗袍展示服飾之美,引領旗袍服飾的潮流,彰顯旗袍服飾獨特魅力,讓人們親近傳統文化。
起于滿清,源自沈陽,興在當今。楊曉桐通過培訓滿繡學員、發展旗袍產業,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旗袍,并走向了世界時尚之地。公司壯大了,楊曉桐卻沒有“自大”。她在傳統文化的發揚及公司發展有了新的想法:滿繡+扶貧,同貧困村鎮建立合作關系,開辦培訓班、成立扶貧車間,以優秀傳統技藝培養鄉村技能人才,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滿繡+扶貧,以傳統文化為基石,大力發展滿繡產業,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據遼中扶貧車間的滿繡教師介紹:扶貧車間主要是讓農村女性、貧困戶了解、學習到盛京滿繡技藝,幫助貧困戶走向致富。現在村鎮很多女性都踴躍報名學習滿繡,每個月實現收入上千元,有效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質量。
據了解,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已于十幾個貧困村鎮建立合作關系,貧困戶借助滿繡平臺,走向了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