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竹管當導管、地窖做冰箱……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完成了創新性研究成果

2019年06月09日10:53  來源:央視新聞

5034

  談家楨是我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在談家楨的百歲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無悔地選擇,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生接續奮斗,破譯生命的密碼 。

500

  學科初創 戰火中日夜兼程

  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延年益壽,天下太平 ,談家楨親筆題寫的這十六個字,至今仍矗立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樓前,這是他選擇遺傳學研究的一生追求。

500

  談家楨生于1909年,那時,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正飽受列強欺凌,被斥為“東亞病夫”。1934年,立志投身生命科學研究的談家楨,進入美國摩爾根實驗室進行博士深造,期間他發表論文10多篇,年僅28歲就已經在世界遺傳學屆嶄露頭角。

500

  博士畢業后,面對導師的挽留,談家楨毅然選擇返回祖國,成為浙江大學生物系的一名教授。在抗日戰爭中,他仍在爭分奪秒開展學科建設,在隨大學西遷的路上,邊走邊教學。

500

  祠堂的微光 點亮著未來

  在湄潭祠堂“實驗室”里,談家楨帶領學生發現了瓢蟲鞘翅色斑變異的鑲嵌顯性遺傳現象。

500

  首次提出鑲嵌顯性遺傳,填補了人們對遺傳規律另一新的認知,至今仍被列為教科書的經典內容。而這樣創新性研究成果,竟是在連件像樣實驗器材都沒有的情況下完成的。

500

  貴州湄潭浙江大學西遷歷史陳列館 館長陰利君: 做實驗沒有器材怎么辦呢,他們用竹管來代替導管,把瓦盆作為蒸發皿,挖地窖來做為冰箱。

  戰火紛飛中,談家楨選擇了對知識的堅持,當年祠堂半夜里那縷微弱的燈光,點亮了未來的中國生物領域,走出了多位生物學和遺傳學領域的領軍人物。

500

  終生之計 在于樹人

  懷著對遺傳學的深厚感情,談家楨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第一個生命科學院,他一心要使中國的遺傳學走在世界前列,他的執著追求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學生的選擇。

500

  著名的遺傳學家金力的一次重大選擇,就源于談家楨。1994年,金力在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后,已經86歲高齡的談家楨坐著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機找到他,真誠地邀請他回國為遺傳學科發展做貢獻。

  金力最終全職回到復旦大學,成為遺傳學的學科帶頭人。

500

  為了我國遺傳學發展,談家楨還不顧高齡,遠訪北美、歐洲各國,邀請知名科學家來華講學,并推薦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干去國外訪問、進修和合作研究。

  在為復旦大學百年校慶致海內外校友的信中,談家楨寫道:“吾平生無所追求,終生之計,在于樹人”。

500

  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 談先生在學生培養上面是不遺余力的,他是從學科發展的方向,社會發展的需求角度來選擇應該做什么,我們究竟怎么布局,希望學生能夠超過他們。

  心系家國 破譯"生命密碼"

  步入90高齡后,談家楨仍敏銳地注視著國內外遺傳學界的動態,他對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嚴重外流表示擔憂。在他的呼吁之下,我國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這項研究得以大踏步前進、躋身于國際先進行列。

500

  而今,接力棒傳到金力手中,他正帶領團隊進行人類表型組研究,通過人類宏觀表型與分子表型間的關系,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為精準醫學提供可能。

文章關鍵詞:談家楨 實驗室 學生培養 祠堂 科學家 鞘翅 導管 生命科學院 學科發展 顯性遺傳 責編:張亞普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無悔的選擇 | 談家楨:心系家國 破譯“生命密碼”

    端午之際,我們一起追思那些把愛國精神變成報國行動,懷著“赤子之心”為國家和民族的輝煌無悔奉獻的人們。戰火紛飛中,談家楨選擇了對知識的堅持,當年祠堂半夜那縷微弱的燈光,點亮了未來的中國生物領域,走出了多位生物學和遺傳學領域的領軍人物。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