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0日15:3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
作者:于慧穎(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副教授)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改革不同于蘇聯東歐國家改革的一個鮮明特征,也是中國改革能夠取得成功、能夠開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長,使中華民族迎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重要原因。在改革伊始,我們黨就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原理,調整改革經濟、社會各方面制度,改革體制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內容。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們黨明確了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明確了我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而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長期實踐中創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不同歷史階段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沒有不斷發展著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偉力,就不會有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
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同樣是我們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重要遵循。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關鍵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特別是在以下幾個關系改革成敗的方面,要切實體現科學理論的指導。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已有較大發展,各方面情況不同于幾十年前,而且當前經濟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發展迅猛。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允許出現大的失誤,更不允許出現顛覆性的錯誤。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后來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全國性改革任務進行總體研究、科學設計、出臺方案。實踐啟示我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改革內容準確完善,才能使改革措施應對各種挑戰、防范各種風險,才能使改革形成的新制度、新體制更加規范、科學,更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改革開放實踐中,我們黨一直清醒定位改革的目標,從來不是為改革而改革,更不是漫無目的地改革。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檢驗中國改革是非得失的“三個有利于”標準,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明確了改革的正確方向和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這些方向和目標的設定,本身就根源于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原理,根源于社會主義制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價值目標。只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和價值取向,我們的改革才能真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多地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凝聚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凝聚共識很重要,沒有廣泛共識,改革就難以順利推進,也難以取得全面成功。”就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方案的具體內容等達成共識,是我們過去改革的成功經驗,也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改革“要做好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工作”。全黨全社會只有形成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價值取向,才能保證在改革問題上取得共識。用什么來凝聚共識?只能是馬克思主義。因此,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群眾頭腦,以這個科學理論為指導看待形勢、看待實踐、分析問題、提出思路和方案。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注意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必然引起社會各方面關系變動、各方面利益調整,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導致某些群體利益嚴重受損而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影響社會穩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認識和推進改革,把改革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個大局中統籌考慮,兼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方方面面。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注意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把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改革開放有機銜接起來,把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有機銜接起來,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使改革的過程成為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過程。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10日 06版)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根據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講提綱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講師團精心策劃、制作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系列微動漫,共20篇。
不斷推進治理體系的完善,才能給現代化進程以新突破,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真正得以堅持和發展。未來5年,是新發展階段的起步期,必須走好走穩走實,為此后10年乃至本世紀中葉奠好基、開好局。
上個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時期改革的重點任務有兩條:即在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數字報圖片集視頻集讀者之家
世界銀行主管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事務的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近日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博會為全球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生持續影響的2020年,中國通過如期舉辦進博會向世界展現了繼續開放合作的大國態度。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11月2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11月2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王滬寧、韓正出席會議。
題: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40多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取得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各項舉措加快落實,近期外資持股在A股中占比明顯上升等變化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做好風險防控的前提和基礎之一,是不斷提升監管能力,使之與金融開放的程度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