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2日15:33 來源:人民日報
我是一名普通的電焊工人,大家一定想不到,神舟八號飛船的發(fā)射也有我的心血。2011年10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上級電話,要求我馬上到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處理發(fā)射塔架的問題。現(xiàn)場負責人告訴我,塔架翻板突然開裂,如不及時搶修,神舟八號飛船將無法正常發(fā)射。此時距離飛船發(fā)射的窗口期只剩下十幾天。
我立即爬到70多米高的塔架上,仔細檢查開裂的翻板。為了搶時間,那幾天我每天連續(xù)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三天后,當我走下塔架的那一刻,看到無數(shù)贊許的眼神,想要笑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臉已經凍僵了。
發(fā)射那天,我守在電視機前看直播,隨著飛船圓滿升空,我內心的興奮感和榮譽感難以言表。
當年19歲的我第一次拿起送絲機和焊槍的時候,只覺得這套工具太沉了,有四五十斤。可是,再看身邊的老師傅們,他們拎起焊槍工作的時候卻很自如。
于是我就悄悄地問師傅,要想成為他這樣的高級工匠得多長時間?師傅看了看我,說:“小伙子,神槍手是子彈喂出來的,好焊工是焊條燒出來的,你就好好燒吧。”從此,在單位,一有空我就拿起焊槍,在廢鋼板上練習焊接技巧,一練就是好幾個小時,幾乎每天眼睛都是紅的,飛濺的火星鉆進衣服里,前胸后背、脖子手臂燙起了一個個水泡。
三年后,當我把焊縫焊成筆直的魚鱗紋時,心里別提有多美——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焊縫原來還可以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研發(fā)生產的一個產品中有一個部件,原工藝材料消耗嚴重,成本居高不下。我們工作室主動請纓,經過鉆研探索,另辟蹊徑創(chuàng)造了一套新的焊接工藝法,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而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大家特別自豪,高興地說,我們焊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航天、航母、核電、高鐵等領域,一代一代的焊接人不斷創(chuàng)造著一項又一項奇跡。未來,我們要繼續(xù)通過手中的焊槍、通過一根根焊絲,讓我們國家的工業(yè)蒸蒸日上。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演講稿摘登,作者為山西省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電焊工人)
姜濤是中國航天科工十院的一名特級技師,30多年來,他傳承三線人艱苦奮斗的精神,潛心鉆研焊接技術,先后參與我國“長征”系列火箭零部件焊接等國家級工程。
2015年夏,焊接成形制造中心承擔了載人飛船的艙體焊接任務,近95%的焊縫都要手工完成,焊縫局部的缺陷難以避免,只能后續(xù)手工補焊。查閱新型材料合成元素,請教專業(yè)人士,進行大量實驗對比,摸索試件焊接參數(shù)……這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
性格里有股倔勁的王中美,最初的想法是要把電焊做出個樣子,再來改行。2016年中鐵科工集團為早已成為集團首席電焊工的王中美成立了創(chuàng)新工作室,承擔起27項材質實驗和焊接攻關任務。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