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2日15: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新經緯
“國安家”是由中信國安集團旗下公司管理的房地產運營平臺,其不動產托管業務就是時下流行的長租公寓。中新經緯近日從多位租客、房東處了解到,由于資金狀況緊張,“國安家”不僅拖欠房東的租金,租客已經支付的房租也較難退回。“國安家”客服人員聲稱,公司正在收縮租房業務,只保留一些核心區域的優質房源。
01 租客被迫搬家
今年年初,在北京上班的張雅靜通過“國安家”APP租下了朝陽區石佛營附近的一間住房,價格為3170元/月,外加部分服務費。
房東的收房通知 受訪者供圖
今年5月7日,房東鄭儷(化名)突然登門,并在門上張貼了一張通知。通知稱,“‘國安家’公司已經欠我一個月房租未付,我要求收回房屋,中止與其租賃關系。請你們于本周五之前搬離此處。”
鄭儷對中新經緯表示,她與“國安家”簽署了5年的房屋托管協議,租金在8000元/月左右。之前的3年多時間里,“國安家”都會按時打款,但到了近期,她卻遲遲沒有收到租金。鄭儷說:“后來‘國安家’的管家告訴我們,現在公司的情況就是這樣,沒有資金了,很多人都離職了,就剩下些收尾的人。”
鄭儷將了解到的情況告訴了張雅靜和另一名租客周梅(化名),并要求她們盡快搬離。第二天,張雅靜與“國安家”的電話客服人員取得聯系,客服人員讓她們選擇換租或退租。由于對“國安家”經營狀況產生擔憂,張雅靜和周梅選擇退租。幾番催促后,“國安家”的業務人員才與她們取得聯系,并稱將退還押金、未發生的租金和服務費,總計約15000元。在得到業務人員的退款承諾后,兩人在5月10日搬離了“國安家”公寓。
與張雅靜、周梅的經歷類似,方曉曉(化名)剛租住“國安家”公寓一個月,就遭到了房東上門收房,房東也聲稱沒有收到“國安家”的匯款。最終,方曉曉在房東的多番催促下,搬離了房子。
這種情況并非個例。據一名“國安家”租客介紹,在一個有30多人的維權群里,大部分租客都是因為“國安家”未向房東支付房租而被迫搬家。
02 “國安家”退款難
不過,搬家后,租客們便馬上發現,之前承諾的退款卻并沒有到賬。
有租客反映,“國安家”工作人員曾承諾自申請人實際搬離房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退款,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葉倩(化名)提前一個月就通知“國安家”的管家要辦理退租,但后來管家離職,一直無人受理。如今,已經搬離“國安家”公寓1個月,也沒人出面與葉倩做交接,她的房租和部分押金仍未退還。
張雅靜5月10日搬離了“國安家”公寓,最遲應該在5月31日收到退款,但至今仍未收到。“國安家”客服人員稱,由于公司大,流程慢,所以退款時間較長。
租房合同約定,“國安家”提前收房應支付違約金。受訪者供圖
同時,張雅靜出具的她與“國安家”簽署的租房合同顯示,甲方(國安家)需提前收回房屋的,應提前30日通知乙方(租客),并按月租金的100%向乙方(租客)支付違約金。但張雅靜說:“我跟管家說過賠償金的事情,但管家稱,賠償金想都不要想了。”
周梅雖然在6月初收到了退款,不過,她不僅沒有收到賠償金,而且退款金額少了1000元。在退款后,周梅再也聯系不上“國安家”的工作人員。
周梅還說:“在打款前,工作人員誤發給我一份名為‘國安家公寓退租申請單’,對于退租原因,該申請單聲稱因為我工作調動原因而申請退租,而不是‘國安家’毀約造成的。這份申請單還偽造了我的簽名,我根本沒簽過這個單子。”
附有租客簽名的國安家公寓退租申請單。受訪者供圖
除了租客遭遇退款難,房東也沒有收到租金。鄭儷說:“管家之前稱,我們可以去法院起訴,但國安家現在就是支付不了房租。如果我想解約,就把房屋密碼鎖的密碼給我,根本不提什么時候付款。”
03 租房業務正在收縮
據了解,“國安家”除了租房業務,還有新房、展示中心、金融等業務板塊,意在打造“全產業鏈不動產管理平臺”。中新經緯在“國安家”APP上看到,租房業務只覆蓋了北京的朝陽、海淀、順義三個區,上線房源數量并不是很多,且相對集中在部分區域,可供選擇的范圍不大。新房業務只有環京、北海、葫蘆島、峨眉山4處的7個樓盤。中新經緯多次在“國安家”APP上預約租房和新房的看房業務,在提交了姓名與電話后,雖然顯示預約成功,但一直都沒有任何人主動聯系。
在“國安家”APP預約看房,一直無人聯系。來源:“國安家”APP
中新經緯近日以有房子需要托管為由聯系了“國安家”的客服人員,該客服人員稱,公司近段時間正在收縮租房業務,暫時不再收房,對空置的房子進行清退,只保留一些核心區域的優質房源。
運營“國安家”公寓的是西藏中信國安房地產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它是中信國安城市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而后者直接隸屬于中信國安集團。數據顯示,中信國安集團2018年營業收入為1064.84億元,利潤總額-35.06億元,凈利潤-42.55億元。進入2019年,中信國安債務危機事件不斷發酵,信用評級連遭下調。截至2019年1月底,中信國安集團整體有息負債規模達到1558億元,僅今年內到期的就達732億元。
“翻車”的不止 “國安家”。中信國安城市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國安社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國安社區亦被曝出因經營不善,導致大批門店關門。此前,國安社區曾制定到2020年開店1萬家的目標。今年年初,國安社區CEO趙晨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當時只想著將國安社區門店開到各個社區,只要在社區里就行,而對于店面選址、門店結構、擺放產品沒有仔細研究,現在關店就是糾正當時的這些錯誤。
新京報近日報道稱,“國安家”相關工作人員稱,“公司的上級(總部或集團)確實出現了相關的資金問題,我們也在努力試圖解決問題,但是‘國安家’公寓系統的資金都被公司上級部門抽走,我們下屬的公司更是無權調配資金,所以我們目前不知道具體何時能解決上述問題。”(薛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