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4日16:44 來源:映象網
6月12日,陜西省紀委監委網站秦風網就該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報的58起典型案例進行了梳理分析,類型主要集中在履職不力、違規決策和弄虛作假三個方面,其中提及山陽縣兩嶺鎮原鎮長邢庭忠應景造勢問題。2015年,為應付上級觀摩驗收,邢庭忠同意三合村組織群眾在3畝土地上除草、翻地,蓋上玉米稈“造假迎檢”。2018年12月,邢庭忠受到黨內警告處分。(6月14日 澎湃新聞)
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工作報告“點名”的四類突出問題中,“應景造勢”赫然在列。所謂應景造勢,字面的意思,是指為了適應當前情況而故意制造聲勢,實則是指部分黨員干部以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方式“掙彩頭”“博出位”,搞華而不實、違背民意、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近年來,在扶貧領域頻頻曝出的“裝羊迎檢”“租牛迎檢”等現象,就是應景造勢的具體表現形式。
有的黨員干部熱衷于“應景造勢”,主要有三種原因。一是擔當不夠。干工作不愿下“繡花”功夫,缺乏擔當精神、欠缺擔當本領,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二是喜歡折騰。有的好大喜功,擅于討好和吹噓,只看上級臉色不顧群眾意愿,只重宣傳造勢不重實際落實,做工作“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三是虛偽浮躁。有的受官本位思想影響,“官老爺”做派和“衙門作風”嚴重,“對上唯唯諾諾,對下橫眉立目”,風聲大雨點小,做工作脫離實際。
做工作“應景造勢”不是小問題,其危害性不容小覷。一是嚴重貽誤工作,導致工作脫實向虛,使相關工作得不到真正有效落實。二是嚴重浪費資源, 把寶貴資源用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貌似亮點紛呈實則勞民傷財。三是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傷害老百姓的感情,損害群眾的信任和信心,破壞黨群干群關系。
“應景造勢”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反映和體現,折射出個別黨員干部扭曲的權力觀、錯位的政績觀。從根本上講,還是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識淡漠,沒有把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想問題沒有把群眾利益放在心里,干工作沒有把群眾利益放在眼里。
在大力反對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當下,“應景造勢”形象受到了極大的遏制,但也要看到其并沒有絕跡,決不可掉以輕心,而要保持警鐘長鳴。對新發現的“應景造勢”形象,對那些打著“政績”幌子“造景”“造勢”“造假”的行為,要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究,以鐵的紀律倒逼黨員干部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貫徹落實好黨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廣大黨員干部要加強黨性鍛煉和修養,對“應景造勢”堅決說“不”,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擼起袖子苦干實干,以務實為民的實際行動兌現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