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8日07:59 來源: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我省加快推進智能制造、交通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助推經濟“提質增效”。
國內最先進的鋼結構智能化生產基地
落戶鄭州
昨天,代表國內鋼結構智能化生產最高水平的“鄭州寶冶鋼結構有限公司”與“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在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揭牌,我省有了首家鋼結構智能工廠。
鄭州寶冶鋼結構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兵傳
鄭州是國家級的中心城市,我們寶冶要布局中原,所以我們把國內的,把上海寶冶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寶冶鋼構落戶在鄭州,引領我們鋼結構行業的發展。
根據規劃,鄭州寶冶以全球領先的智能化生產設備為基礎,打造智能下料、部件加工、智能配送等鋼結構制造六中心,引進了首條鋼結構裝配焊接生產線,實現鋼結構制造過程中最復雜工序生產的無人化,并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將鋼結構推向智能生產。
中國金屬鋼結構協會會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校長 郝際平
(它的成立)標志著鋼結構的智能化制造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也必將帶動我們整個行業向前邁出一個很大的步子,為我們高質量的制造、高質量的發展奠定好的基礎。
鄭州寶冶鋼結構有限公司由上海寶冶聯手安鋼集團投資建設,是上海寶冶在國內單位面積廠房投資中最大的一個基地,于2017年12月開工建設,今年年初試生產運營。
鄭濟高鐵轉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這里是鄭濟高鐵滑縣特大橋跨北金堤連續梁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冒著高溫安裝預埋套管,由于鋼筋吸熱性強,一旦觸碰皮膚就會燙出水泡。
施工人員 趙國兵
苦點累點,為咱家鄉能通這個高鐵,多付出一點還是值得的。
作為河南省“米”字形高鐵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鄭濟高鐵已由下部結構施工轉入上部結構施工。目前,滑縣段特大橋跨北金堤連續梁已完成90%,八月初可以完工。
鄭濟高鐵全長380公里,從鄭州引出,經河南新鄉、鶴壁、安陽、濮陽和山東聊城至濟南。計劃2021年通車,屆時,鄭州至濟南的鐵路列車時間將縮短至2個小時左右。
11月5日19時,鄭州南站站房工程主站房鋼結構屋蓋第三區域鋼桁架精準落位,標志著鄭州南站主站房鋼結構順利封頂,站房主體輪廓首次亮相。伴隨著鄭州南站主站房結構順利封頂,下一階段,站房工程金屬屋面和外幕墻施工將大面積展開。
從6月29日開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村民陸續搬進33套輕鋼結構小樓房。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6月29日,阿布洛哈村村民且沙次爾(右)、吉子么子作(中)帶著生活物品搬進新居。
本次試驗項目來源于周緒紅院士和石宇教授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高性能鋼結構體系研究與示范應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鋼結構高效抗震體系研究》。該團隊將繼續研究冷彎薄壁型鋼結構體系,用試驗來驗證結構的安全可靠,為實際應用打下基礎。
做好“六穩”落實“六保”工作,將穩住社會經濟的基本面,為此各地各行各業都在加速行動。在黑龍江,春耕生產已全面結束,綏化市雙河鎮西南村的村民卻在稻田里繼續忙碌著,稻田化身公園,村民也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
4月30日,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工地,24臺塔吊交叉揮舞,起重機巨臂高擎。斜挎紅綬帶、登上領獎臺的石云飛,是雄安站工人生活區防疫工作直接負責人,被工友戲稱為“生活大管家”。
以“櫻花公園”為主題,打造網紅打卡地 除了正在建設中的主、副場館,中原網球中心二期項目還有一個未向外界透露過的“神秘”地方——櫻花園。
本報武漢一線報道組記者 季春紅攝/光明圖片 程盼超出生于1996年,從2017年來到Today便利店工作,從店員一步步成為品牌代理商。(光明日報武漢3月26日電 報道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蔡闖、安勝藍、劉坤、張銳、王斯敏、張勇、晉浩天、章正、李盛明、姜奕名、盧璐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陳怡 光明網記者季春紅、李政葳、蔡琳)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27日 08版)
如何打消工人的擔憂,石家莊政府相關部門緊急開放轄區5家旅館,提供上千個床位,并且聯系衛生部門加強日常防控。為此,石家莊市發改委在項目現場成立督導石鋼搬遷項目聯合指揮部辦公室,率先派專人深入石家莊本轄區內的6家鋼結構廠,協調幫助他們盡快復工。
講述人:張虹萍 國家電網湖北武漢供電公司物資部的應急物資負責人 前方沖鋒陷陣,后方彈藥補給。講述人:劉晉豫、楊雯麗、蘇閃閃、王飛紅、王閣(中國電建所屬水電十一局黃河三門峽醫院隊員)
武漢市正在新建的兩所醫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目前正在加緊建設,這兩家醫院將專門用于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近日,四川第二批鋼結構箱式模塊化房屋從大英縣發出運往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