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9日21:31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日媒公布侵華日軍使用毒氣證據
新華社東京7月8日電(記者郭丹)日本共同社7日深夜報道,日本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也近日發現一份記錄侵華日軍曾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彈情況的“戰斗詳報”。
松野表示,這是首次發現日軍毒氣部隊自己記錄的使用糜爛性毒氣等相關信息文件,鐵證如山。文件可能被個人保存才幸存至今。松野表示,侵華戰爭戰場的實際情況,“已弄清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吸取教訓,不能再讓悲慘歷史重演”。
松野提供的“戰斗詳報”照片顯示,1939年7月,日軍毒氣部隊“迫擊炮第5大隊”在中國山西省東部山岳地區作戰時,共向中國軍隊發射231枚可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紅彈”,以及48枚可令皮膚及黏膜潰爛的“黃彈”?!皯鸲吩攬蟆边€評價,首次使用“黃彈”“效果非常好”。
日本《東京新聞》8日刊登相關報道說,“舊日本軍”為嚴格保密,將裝有糜爛性毒氣的彈藥稱為“黃彈”,將“噴嚏彈”稱為“紅彈”,將裝有劇毒氰化氫的彈藥稱為“茶彈”,將催淚彈稱為“綠彈”。當時日本曾在廣島、大久野島設立毒氣生產基地,毒氣運到福岡縣后被灌裝入炮彈再運往中國戰場。
松野是日本現代史研究學者,2010年在明治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出版多部關于日軍生化武器的書和資料集。他將把此次發現的“戰斗詳報”詳細內容與分析匯總成論文,刊登在日本月刊雜志《世界》八月期上。
《韓國日報》21日的報道稱,李彥周稱,中國可能在梁山設立病毒研究所,“這是讓韓國國民去當馬路大”。針對部分政客的惡意炒作,共同民主黨議員金斗官22日表示,最近關于中日韓病毒研究所可能落戶梁山的說法甚囂塵上,但這完全是假新聞。
市民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觀看細菌戰罪證文物。近年來,為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及國家國防教育基地作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創新思路,不斷探索多種教育宣傳形式。
9月2日,國家圖書館發布“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匯編》等文獻整理成果。配合“日本細菌戰資源庫”發布,國家圖書館還推出《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匯編》,將這些一手史料原汁原味影印出版,以方便專業學者研究使用。
這一天,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等四位代表坐在受降席上,儀式現場站滿了人,禮堂外的走廊上亦是人頭攢動。這一天,成千上萬的南京市民一大早便涌到岡村寧次車輛必經的道路兩側,還有許多人聚集在收音機旁收聽受降實況廣播。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錢學森圖書館、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地……何鏡堂的代表作遍布大江南北,何鏡堂常說“我的建筑生涯是從45歲開始的”。
2002年,約翰·馬吉的兒子從家中找到了父親當年拍攝所用的那臺16毫米攝影機,將它捐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三周年也是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五周年不忘歷史 不忘英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勠力同心 奮勇向前
北平淪陷后,市民羅德俊先生寫下自己的感慨,封在正值修繕的白塔寺的白塔中:“今年重修此塔,適值中日戰爭。2002年,約翰·馬吉的兒子從家中找到了父親當年拍攝所用的那臺16毫米攝影機,將它捐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7月6日消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幸存者劉蓉芳老人已于日前不幸去世,享年91歲。
80多年前,侵華日軍在南京屠城,約翰·拉貝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建起了南京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0萬中國人的生命,留下了揭露日軍暴行鐵證的《拉貝日記》??缭?0多年的互助接力表明,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文明之花正在綻放,成為驅散疫魔陰霾的不竭力量。
郁銘芳,浙江省鄞縣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