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0日20:3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7月10日電
新華社記者齊健、張瑞杰、朱超
“橫走天下路,難過烏江渡。”烏江又名黔江,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全長千余公里,天然落差2000余米,兩岸絕壁高聳入云。
1935年1月1日,猴場會議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錯誤路線,決定迅速渡過烏江,這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稱作紅軍長征“反攻第一仗”。1月1日至1月6日,中央紅軍在江界河、回龍場、茶山關等渡口強渡烏江,隨即占領遵義城。
近日,記者重走長征路來到烏江江界河渡口。
現在的烏江是這般模樣:
綠——它山水連綿,山綠,水也綠;
靜——它靜靜流淌,溫柔而靜謐;
通——刻有楊成武將軍書寫“烏江天險”四個字的北岸火金山,依然直刺青天,讓人望而生畏。山側有一座大橋通聯南北,水面上船只往來自如。
84年前,中央紅軍強渡烏江時,這里堪稱天險。
甕安縣黨史專家聶其康介紹,當時烏江以岸陡流急著名,水不深,江水清澈見底,但明暗礁石多、江水流速快,一般的竹筏放下去轉眼就沖走了,想渡江非常困難。
紅軍到達烏江時,國民黨把船只都毀了,周圍連一塊像樣的木板都難找到。紅軍只能就地取材扎竹筏渡江。
1月1日,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8名勇士組成突擊隊,在回龍場渡口乘竹筏偷渡,被巨浪吞沒。1月2日上午,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突破烏江的戰斗開始,由第三連連長毛振華率7名水性好的戰士泅渡。晚上部隊又組織18名勇士乘竹筏在江界河新渡口偷渡。
1月3日9時,強渡重新開始,紅軍戰士在密集火力掩護下乘竹筏從新渡口沖向對岸。頭天晚上偷渡成功的毛振華突然在岸上發起攻擊,敵軍頓時亂成一團。接著,后面的竹筏陸續跟了過去。當日上午,烏江浮橋架成。
與此同時,紅三軍團、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分別在茶山關、洛旺渡、水口渡、回龍場等渡口強渡烏江成功,一舉突破敵人的烏江防線,至6日,中央紅軍全部渡過烏江天險。強渡烏江戰斗的勝利極大鼓舞了全軍的士氣。
1935年1月15日《紅星》報的第三版上,刊登一篇文章《偉大的開始——一九三五年的第一個戰斗》,寫作時間是1月6日。
“強渡烏江用的竹筏后來被當地人稱作紅軍水馬。”猴場會議會址管理所所長王維飛介紹說,這種竹筏是將數根竹子的一頭用火烤,用力彎成一個鈍角,每根竹子的兩頭和中間都用鑿子打一個孔,然后用小竹子穿在每根竹子中間,并用竹繩捆緊。
甕安縣江界河鎮渡江村村民田景翔說,他愛人的三伯伯猶澤洪當年19歲,非常有力氣,他用扁擔做槳渡了五六個紅軍。“我們經常講紅軍的故事,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紅軍用生命換來的。”
如今,隨著貴州“西電東送”標志性工程烏江構皮灘水庫的建成,現在的江界河渡口已是庫區,水位升高了100多米。這一帶成為有名的風景名勝區,有的游船上寫著“長征”的字樣。岸上的宣傳欄顯示,當地正為打贏另一場“戰斗”而努力:保護好烏江流域的青山綠水。
10月4日,跟著央視新聞一起“坐著高鐵看中國”。富春山下,新安江畔,乘著“高顏值”杭黃高鐵、合福高鐵,賞詩畫山水。在福建平潭,用福平鐵路續寫“最美高鐵”的詩和遠方。在浙江千島湖,賞峰巒成島,平地卷波。
10月4日,跟著央視新聞一起“坐著高鐵看中國”。富春山下,新安江畔,乘著“高顏值”杭黃高鐵、合福高鐵,賞詩畫山水。在福建平潭,用福平鐵路續寫“最美高鐵”的詩和遠方。在浙江千島湖,賞峰巒成島,平地卷波。
合福、杭黃高鐵 滿足你一切有關最美風景的想象。它在向你訴說宣紙傳承千年的故事 篁嶺“曬秋”風情畫 窗銜篁嶺千葉匾 門聚幽篁萬畝田 一幢幢白墻青瓦 描繪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
苗族姑娘放河燈祈福許愿。河燈仙子乘竹筏起舞。9月1日晚,資源縣第26屆民族傳統河燈歌節由民間自發組織在資江燈谷景區舉行,各方游客慕名而來,在領略民俗風情的同時祈福平安。
湖北恩施州巴東縣綠竹筏村工作人員從宜昌市秭歸縣接入電線,緩解綠竹筏村800多畝柑橘灌溉的用電難題。去年初,一名恩施籍犯罪嫌疑人盜取興山縣高橋鄉貧困戶家庭3萬余元養老錢的案件在宜昌、恩施兩地干警的共同配合下順利破獲。
黃建友、陳忠等6名船工操作排筏分別從不同方向趕到車兩側,將徐先生一家從車內一一拉出。此時,在車輛的另一側,徐先生的岳父也被緊急拉出,在車輛沉沒的最后一刻,徐先生的岳母也鉆出車窗。
烏江是貴州第一大河,自西南向東北斜貫全省,將沿途崇山峻嶺削成陡峭絕壁,形成一道天然屏障。1935年1月初,江上寒風凜冽、波濤洶涌,紅軍強渡烏江的戰斗在江界河渡口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