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山西隰縣:一個貧困縣的電商“扶貧經”

2019年07月11日21:04  來源:正義網

5034

  正義網臨汾7月10日電(見習記者單鴿)2017年,山西省隰縣被商務部確定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兩年來,隰縣走出了一條電商脫貧的新路徑。

  作為政府大力推廣的“電商扶貧”,是如何在農民中落實的?帶著疑問,7日,“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絡主題活動山西行中,記者前往隰縣去尋找了答案。

  “網紅大叔”直播賣農產品

  隰縣陽頭升鄉竹干村村民的王明明通過手機直播摘杏子,吸引觀眾購買農產品。蘇航 攝

  豐收的杏子掛滿枝頭。蘇航 攝

  架好梯子,準備采摘杏的同時,王明明打開了他的直播間。“今天給大家直播的是摘杏子,看這串杏多漂亮。”一邊說著,他一邊向鏡頭推銷展示手中的杏。

  隰縣陽頭升鄉竹干村的王明明,是一位連當地縣長都知道的“紅人”。近年來,王明明響應政府的號召,開始做電商,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以前,我們的農產品收成了,等著人來收,很被動,現在通過電商可以自主營銷,‘吃蘋果’的和‘種蘋果’的聯系上了。”他說道。

  “這段時間直播的比較少,多的時候,有一萬多人觀看過直播。”王明明告訴記者。除了推銷自家的產品,王明明還幫助周邊的貧困戶銷售產品。

  記者注意到,樹下擺放著十多個泡沫箱,王明明告訴記者,里面裝的是打包好的杏,而這20多箱杏需要在十二點之前發貨送走。

  “這杏咋賣的?”

  “一箱5斤39元。”

  “一箱的利潤是多少呢?”

  “刨去成本,一箱能掙到10元錢哩。”

  這些杏,有的是王明明自己種植的,自家的杏不夠,他就會收購村里貧困戶種植的杏,賣給外地的客戶。“一斤杏1元錢收,遠高于貧困戶的零售價。”王明明說道。

  “午城野丫頭”靠社交電商打開一片天

  野丫頭茵陳茶農產品的門店。蘇航 攝

  王園芳向記者展示茵陳茶。蘇航 攝

  “大家等等,讓我先給大家拍一個小視頻。”剛走進野丫頭茵陳茶農產品的門店,王園芳就招呼著記者們走到鏡頭前。

  隰縣午城鎮午城村的王園芳,因家中接二連三的變故,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好強的她想要靠自己的力量闖出一片天。

  恰好縣里舉辦電商培訓班,村里為王園芳報了名,懷著試一試的態度,她走進了培訓班。“正是這一次培訓,讓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我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心思變得‘野’了起來,想憑著這手機脫貧致富。”王園芳告訴記者。

  剛開始,家里有啥王園芳就賣啥,但是效果并不好。“在做了一番市場調查后,我發現市場非常需要原生態的養生產品,就試著做了一些茵陳茶,投放到電商平臺,沒想到效果不錯,兩個月的銷售額就達到了6000元,我也收到了第一桶金。”王園芳說道。

  嘗到甜頭的王園芳在鎮里的支持下,創建了合作社,并吸納了11戶貧困戶參與其中,鎮里還為他們撥款十萬元,作為產業扶貧資金,并幫助合作社解決了廠房的問題。

  一步步擴大規模的電商平臺和合作社打出了名聲。現如今,合作社帶動了40名貧困戶在合作社打工,并通過電商平臺帶動了60多戶貧困戶分銷商經營。去年,茵陳茶的銷量達到了8000盒左右,營業額達到了23萬元,這樣一來,不僅自己脫了貧,王園芳還帶動了村里一批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在隰縣,處處可見“電商興村”的牌子。蘇航 攝

  “電商扶貧,讓互聯網成為了農村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工具,促進了農產品的銷售,促進了品牌的傳播,也改變了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讓農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隰縣縣長王曉斌對此評價說。

文章關鍵詞:隰縣 電商 扶貧資金 貧困戶 合作社 茵陳 農產品 紅人 野丫頭 種植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