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4日13:16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7月13日下午,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將今年救護的共計11個品種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紅隼、紅角梟以及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白鷺、夜鷺、斑鳩等共53只野生鳥兒在新鄭市具茨山紅豆杉生態農林開發種植場放飛,這是今年救護站進行的第三批放飛行動。其中有38只鳥兒安裝了環志,環志上的號碼就是鳥兒的“身份證號碼”。
放飛53只,其中38只帶有“身份證”
7月13日上午10時,河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副主任張光宇帶領救護科三名工作人員趕到了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隔離房,與救護站董朝偉站長一道對即將放飛的鳥兒進行了全面的科學評估,并對一部分鳥兒進行了身高、羽長、尾長、嘴長、體重等數據的采集和登記。隨后,在鳥兒的腿部安裝了環志。
下午14時許,車隊來到了新鄭市具茨山,在具茨山山頂,大家將10個救護籠子一一搬下車,董朝偉站長再次對這些即將放飛的鳥兒進行了全面檢查。河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科的工作人員則再為幾只斑鳩安裝了環志,其中21只紅隼全部安裝了環志,其余的有白鷺、斑鳩等,安裝總數達到了38個。
救護中心副主任張光宇稱,由于此次放飛的鳥兒體型小,不便于佩戴GPS衛星跟蹤器而采取安裝環志。
“這些環志由國家環志中心提供,號碼具有唯一性,就像人的身份證號碼一樣。當放飛的鳥兒在別的地方發現甚至被救護時,就可以知道它的飛行路線,生活習性等信息,有利于科學研究。”張光宇稱。
不同各類分開放飛,上半年共救護動物431只(頭)
考慮到紅隼有可能捕捉放飛的斑鳩,大家決定將分開放飛:在山頂放飛猛禽紅隼、紅角梟,而涉禽類的白鷺、夜鷺則選擇在池塘邊放飛,斑鳩、鵪鶉等鳴禽則在半山腰放飛。
當工作人員將裝有紅隼的六個救護籠一一打開時,有的紅隼從籠子沖出來,煽動翅膀飛向空中,而有的紅隼則站在籠口,先是探出頭,看看外邊,顯得有點膽怯,隨后又轉身回到籠子,任憑大家驅趕,就是不出來。工作人員只好將它們從籠子里倒出,可當它們落在地上時完全變了,張開翅膀飛向空中。幾只紅隼還在半空中來回盤旋,像是依依不舍與大家告別一般。
放完猛禽后,大家又來到一個池塘邊,將兩只白鷺放飛,這兩只白鷺一到池塘里便開始捕魚。
鄭州市林業局新鄭市野生動物救護分站站長陳彥恒稱,該池塘有魚有蝦和水生昆蟲,便于白鷺白鷺捕食,而高高的蘆葦則便于白鷺躲避天敵。
夜鷺、鵪鶉、黑水雞隨后也被放飛。
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董朝偉稱,之所以再次選擇在具茨山放飛,是因為這里山高林密,植被茂盛,食物充足,數百畝紅豆杉已經長勢良好,其果子紅豆也能為鳥兒提高營養豐富的食物,山上還有溪水和數十種野果,還有就是人煙稀少。
“今年1月1日到”6月30日上半年,我站一共救護了431只(頭)野生動物,絕大部分都是野生鳥類,在3月3日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共放飛了13個品種共72只、在4月22日的河南省愛鳥周共放飛了14個品種49只,加上此次第三批放飛的53只,一共放飛了174只,剩下的待具備放飛條件時再放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救護了大量的紅隼雛鳥,它們被市民發現并被救護時還是毛茸茸的小家伙。經過救護站工作人員的精心喂養,幾乎都成活下來了,已經全部放飛野外。紅隼大量出現在市區,說明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廣大市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意識大大增強。這些紅隼選擇高壓線塔,更多的則在居民樓樓頂、屋檐筑巢,生息繁衍,與人類和諧相處,畫面非常溫馨。”董朝偉說。(線索提供:李先生)
在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大石廟鎮秋窩村旁一塊玉米地里,一張捕鳥網上懸掛著已經慘死、風化成干尸的20多只野生鳥(10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繼偉 攝 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岔溝村一戶非法捕鳥者家中,20余只野生鳥被剝皮待吃(10月19日攝)。
據了解,鷯哥分布于中國、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等地,是重要的農林益鳥、三有保護野生動物。近年來,像上述男子因獵捕和運輸鷯哥、八哥、壁虎等動物而被執法部門查獲的案例屢有發生。
記者24日從新疆阿克蘇地區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該局聯合阿克蘇地區公安局森林公安開展了一次野生動物集中執法檢查行動,在阿克蘇市查獲3起涉嫌違法經營野生動物案,現場查獲野生鳥類95只。
記者20日從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近日,大連法院公開宣判了2起非法狩獵案件,2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非法獵鳥的被告人均構成非法狩獵罪,判處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判處被告人許某某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周某、許某某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狩獵罪。
此次疫情,專家認為,很可能由吃野生動物引起的,野生動物的保護顯得更加重要。然而,在這樣的關鍵時期,竟然還有人當街用彈弓獵殺野生鳥類。2月10日,一名男子在街頭獵殺鳥兒,被巡防隊員制止后棄車逃跑。目前,森林公安正調查取證,抓捕嫌疑人。
疫情期間,非法狩獵、銷售野生動物的案件仍有發生,各地執法機關施以重拳對頂風作案行為嚴厲打擊,并依法從重處罰。1月31日下午五點,云南玉溪市江川區森林公安局民警對轄區進行巡查時,發現一村民手提獵捕工具,身邊還不時傳來鳥兒的鳴叫聲。
去年9月,記者跟隨護鳥志愿者,在秦皇島市盧龍縣暗訪時看到:數百米的鳥網隱藏在玉米秸稈中,網眼細密堪比“蜘蛛網”。” 每年的候鳥遷徙季節,一些不法分子便在稻田、濕地等地點放置鳥媒機,架設鳥網,等著鳥類入套。
8月21日,河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強強聯合將近期救護的一批野生鳥兒在蘭考縣泡桐森林公園放飛。
(原標題:用毒餌捕殺兩萬多珍貴野鳥 13人被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承擔生態資源損失2170萬余元) 尚某等人用劇毒農藥“克百威”調制毒餌,放鳥鳴聲吸引候鳥吃食的方法,一個月內共計捕殺野生鳥類2.4萬余只,并將這些毒殺的野生鳥類銷售給飯店。尚某等人根據泰州姜堰區網友楊某的要求,將被毒殺的野生鳥類進行拔毛、分類,然后銷售給楊某夫婦。
泰州高港50多歲大媽張某,用農藥浸泡谷物,然后偷偷到小樹林里獵鳥,再把這些毒死的鳥賣給飯店。這間小屋里有一個大冰柜,冰柜里一袋袋裝的都是冷藏野鳥,共有19個品種413只,看著密密麻麻排滿在地上的鳥尸體,連辦案民警都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