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3日15:55 來源:國搜河南
核心提示:“赤腳醫生”杜文先,在王家辿行政村行醫至今已43年。走過的路、看過的病人已記不清了,她見證著這個小山村的變遷,見證著社會的發展。
“杜醫生服務態度好,誰有個病隨叫隨到,不論刮風下雨都出診,真中。”70歲的村民王堆金說。杜醫生即杜文先,是王家辿行政村的村醫,上世紀70年代從醫學院畢業后開始在村里當村醫,作為赤腳醫生在這里行醫至今已43年。7月16日,走進王家辿,走近“赤腳醫生”杜文先——山區留守老人和兒童的健康守護者。
王家辿位于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是一個太行深處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今年59歲的杜文先16歲行醫至今,走過的路、看過的病人已記不清了,她見證著這個小山村的變遷,見證著社會的發展。
王家辿村附近有5個自然村,覆蓋在大山深處方圓20多公里范圍內,這些都是杜文先的出診范圍。80年代交通不便,作為周邊村落唯一的村醫,她常常翻山越嶺上門看診,在崎嶇的山路間往返。半夜出診也是常有的事,“夜間行走山路危險,但人生病難受等著你了哪能顧那么多。”16里地,走路2個多小時到,給病人看完診再兩個多小時回來,有時候遇到病人病情不穩定,當天還回不來。做村醫以來,杜文先行醫看病跑遍了周邊的村落,以雙腳丈量著山村每一寸土地。
如今,村里的路通了,交通便利。王家辿在2013年被國家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國家旅游局、財政部聯合公布為“中國傳統村落”,作為國家第一批傳統村落,近年來王家辿發展起了旅游業,更多的人來到這里參觀游玩,村民的收入增加,幸福指數也隨之上升,走出去更方便了,村民也更愿意到醫療設施完備的大醫院就診,來找杜文先看病的人少了,杜文先也無需再徒步翻山越嶺行醫了,“以前大病小病、遠的近的都有我的病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村民有個頭疼腦熱、小感冒、高血壓的來找我看看拿點藥,村子里人少了,年輕人都出去了,我得繼續留在這照顧留下來的老人。”
杜文先是村里唯一的村醫,堅守在小山村里守護著村民的健康,除了日常就診外,杜文先每兩個月到建檔貧困戶家中巡防,測量血壓血糖、心臟、肺部等健康事項。同時,組織村里65歲及以上村民每年參加衛生院下鄉的體檢活動,通過心電圖、肝功能、尿液、B超等多項檢測,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識。
“她服務到位,我一感冒或者需要測量血壓就找杜醫生,有病看病,現在過得好生活。”史喜蓮今年81周歲,是村子里的貧困戶,生活尚能自理,“我還有二、三分地,現在身體還行,我都下地干活種點吃的,家里的香椿每年能賣二三千塊錢,我每個月還有高齡補貼和養老保險,去年‘光伏扶貧’發了一千多,夠我花了,兒女在外面上班也不用擔心我,我不想出去,在這生活了一輩子,生活越來越好。”
體檢表、巡查表、門診消毒記錄、腫瘤登記表、醫療廢物登記表……杜文先的桌上擺放著日常工作的記錄本,一大沓,內容詳盡,數據清晰,這是她長年累月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千千萬萬個基層村醫的代表。憑著四十多年的奉獻與堅守,2018年杜文先被評為年度“鶴壁好人”,她是大山里的守護者,守護著山區留守老人和兒童的健康。(鄭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