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4日09:16 來源:人民日報第一現(xiàn)場
瓦屋、田埂、小徑、
蘋果樹、向日葵、山楂樹……
她一字不識,
為了給城里長大的小孫女
講述農(nóng)村的故事和景色,
她拿起畫筆, 一點點地畫出了故鄉(xiāng)。
常秀峰,
一位淳樸的農(nóng)村老太,
眾多網(wǎng)友在她的畫中看到了“鄉(xiāng)愁”,
稱她為“梵高奶奶”。
8月1日,
常秀峰老人走了,享年83歲。
為給孫女講故事,她第一次拿起畫筆
70歲以前,常秀峰
生活在 老家 河南省方城縣拐河鎮(zhèn)。
她沒有上過學,也不識字,
年輕時只顧著忙生活。
老伴去世后,她住到 廣州的兒子家。
久居鄉(xiāng)村的她不習慣都市生活,
腿腳不便、語言不通,
她把大部分的時間
都留在陪伴3歲的小孫女身上。
她時常為小孫女講起家鄉(xiāng)的故事,
可在城市里長大的小孫女
怎么也無法想象鄉(xiāng)村風光的模樣。
老太太不識字,
只好順手拿起小孫女的畫筆,
在紙上涂抹出家鄉(xiāng)的山楂樹:
果兒是紅的、葉子是綠的……
瞬間,孫女就明白了。
就這樣, 常秀峰一有空就在紙上畫畫,
用孫女的蠟筆, 她畫完花草、小動物,
又畫田埂、老房子,
還有她的土地。
起初,家人并沒有發(fā)現(xiàn)她在作畫。
直到有一天,
學美術出身的兒媳婦發(fā)現(xiàn)了她的畫作。
在孩子們的鼓勵下,
常秀峰從此與畫筆結(jié)緣。
常秀峰曾說,
自己不會寫字,就用畫來表達。
“梵高的向日葵沒我畫的好”
2006年起,
兒子開始把母親的畫上傳到博客上,
并寫下關于母親的一系列故事。
沒想到,畫作在網(wǎng)絡上大受好評。
說起常秀峰的作品,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她畫的《向日葵》。
正因為這幅作品,
她被稱為是“梵高奶奶”,
無論誰看都會眼前一亮……
直爽的常秀峰曾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
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得苦。”
而她畫的向日葵長在土地里,向著陽光。
“有土地養(yǎng)著它,有水滋潤著它,
就像我畫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梵高奶奶”走了......
之后,繪畫逐漸成為
這個70多歲農(nóng)村老太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只要空閑,
都是屬于“梵高奶奶”的時間。
因為眼神不好,
她要趁著太陽好光線好的時候,
鋪開紙張,
畫幾天前開始的畫或者新作。
在畫桌前,常秀峰完全沉浸其中。
“有時候叫她是聽不見的,
總是聚精會神”,兒子回憶稱。
2007年,常秀峰在香港舉辦了個人畫展 ,
并出了一本畫冊義賣,
所得資金捐贈給貧困地區(qū)。
近幾年,由于眼疾和腿腳不便,
加之十幾年作畫用力用心,
手已經(jīng)無法拿動畫筆。
但她生前常說,
“只要還能拿起畫筆,就會盡力將心中
所要表達的東西展現(xiàn)出來”
(來源:央視新聞、南方都市報)
我們熱烈歡迎全省中小學、美術機構(gòu)及個人積極參與活動
有一只可愛的“大熊貓”名叫“香香”,它頭戴護士帽,普及起防疫知識來相當專業(yè)。巖崎說,她在來中國前,對這位“鄰居”并不了解,“在日本,有關中國的新聞不多,日本民眾對中國的了解也不是很充分”。
有一只可愛的“大熊貓”名叫“香香”,它頭戴護士帽,普及起防疫知識來相當專業(yè)。巖崎說,她在來中國前,對這位“鄰居”并不了解,“在日本,有關中國的新聞不多,日本民眾對中國的了解也不是很充分”。
9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藝術品行業(yè)協(xié)會主辦、鄭州瑞光創(chuàng)意工廠文創(chuàng)園承辦的“迎國慶《共和國脊梁肖像展》走進藝術瑞光”活動在瑞光藝術空間內(nèi)隆重開幕,來自省會文化界、藝術界、收藏界以及新聞媒體的15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 此次畫展展期至10月27日,并向市民開放,讓市民在聆聽英雄事跡,學習英雄精神,銘記英雄功績的同時,感受藝術的魅力。
黃河灘區(qū),是指黃河堤壩與黃河水之間的灘涂部分,這里既是黃河行洪、滯洪、沉沙的地方,也是灘區(qū)群眾生產(chǎn)生活的基本空間。2017年開始,山東省實施黃河灘區(qū)脫貧遷建工程,菏澤一位70多歲的農(nóng)民畫家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了灘區(qū)生活的變遷。
小小畫筆手中拿 美麗農(nóng)村我來畫
來自國務院扶貧辦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2776.2元增長到2019年的8726.2元,超過同期全國農(nóng)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2016年以來,駐馬店市探索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yǎng),實現(xiàn)“托養(yǎng)一個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走出了一條脫貧新路。
哪里就有軍旗在高高飄揚 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中國軍人在沖鋒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山東漫畫家拿起手中的畫筆,以筆作槍,眾志成城,共戰(zhàn)疫情。
年末歲首,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每一位國人的心。北京市文聯(lián)、北京美協(xié)發(fā)起倡議,百位美術工作者用畫筆描繪最美逆行者的身影。精選70余幅畫作制作成微視頻,用3分鐘定格這些動人的面孔和瞬間,期待英雄凱旋,共盼春暖花開。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wǎng)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