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3日08:46 來源:新華網
這是小浪底水利樞紐大壩下游的黃河(8月12日攝)。 當日,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獲悉,從1999年8月12日至今,黃河實現連續20年不斷流,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奔流不息,支撐著流域經濟和社會發展。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景色(無人機照片)。這是9月20日在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附近拍攝的生態廊道(無人機照片)。(完)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險工河勢觀測臺(無人機照片)。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景色(無人機照片)。這是9月20日在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附近拍攝的生態廊道(無人機照片)。(完) 這是9月20日拍攝的黃河河南省開封段黑崗口險工河勢觀測臺(無人機照片)。
題:在機器轟鳴中感受經濟“脈動”——遼寧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調查 在遼寧老工業基地,裝備制造企業正全力復工復產達產,確保產品如期交貨,暢通產業循環,力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不久前,黃河水利委員會公布的黃河水量調度執行情況顯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黃河流域主要來水區合計來水618.44億立方米,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34%。黃河干流全長5464公里,流經9省區,用水主體多元,利益復雜,加之降水年際變化大,水量統一調度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黃河寧,天下平
20世紀60年代,在共和國最困難的時候,林縣人民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將一面“頑強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巔。即使講過無數遍,可每次上臺重溫當年修渠的故事,張買江都忍不住動情,聽者往往也感同身受、淚光閃爍。
今年7月,紅旗渠全面建成通水50周年。50年前,這里萬人空巷、歡慶渠成。50年后,這里依然渠水奔流、激勵人心。人們更多是在尋找那股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今年7月,紅旗渠全面建成通水50周年。50年前,這里萬人空巷、歡慶渠成。50年后,這里依然渠水奔流、激勵人心。人們更多是在尋找那股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2001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通過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調度和優化配置,將擠占的生態用水還給河道,改善下游生態環境。內陸河、流動沙漠、胡楊林區……美景匯集在尉犁縣羅布人村寨,當地政府扶持開發4A級景區,每天平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
曾經,受黃河斷流之痛,黃河口生態環境遭到重創,海水蝕退陸地,河口地區土地鹽堿化、沙化,渤海淺海生物鏈斷裂,三角洲濕地水環境失衡,大量魚類、鳥類絕跡。曾是土地干涸,無魚也無水,如今河道充盈、水草豐茂、蘆葦成林……黃河,為我國繪制了一幅綠色生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