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5日07:32 來源:河南新農村頻道
8月14日,“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活動進入第14天,這也是半個月來,河南廣電全媒體報道團首次出省,來到陜西省丹鳳縣庾嶺鎮。
★追尋之路
“天上升起大明星,東邊來了徐海東。徐海東,真英雄,率領紅軍鬧長征……”在秦嶺深處的陜西丹鳳縣庾家河畔,至今還流傳著這首與紅二十五軍長征有關的歌謠。當年紅軍戰斗過的庾家河小鎮,后來更名為庾嶺鎮。
1934年12月10日,從獨樹鎮浴血突出重圍的紅二十五軍,在庾家河鎮春茂永藥鋪召開中共鄂豫皖省委第18次常委會,會議決定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改中共鄂豫皖省委為中共鄂豫陜省委。同日,發生了關系紅二十五軍生死存亡的庾家河戰斗。
血色染紅了腳下的土地,也留下了一段紅色的記憶。“春茂永藥鋪”掌柜楊春榮讓妻兒照顧傷員,自己則背著藥箱,去為其他紅軍戰士治病。一旦有國民黨軍來查,楊春榮就把紅軍藏起來,受傷最嚴重的戰士在他們家住了將近2年,楊春榮把他們都認作自己的兒子。
庾家河鎮街心拐彎處,當年為紅軍指戰員醫治傷痛的春茂永藥鋪如今依然存在,門口掛著“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遺址”的紅色牌匾,屋檐高挑,室內紅磚鋪地,干爽清靜。春茂永藥鋪掌柜楊春榮之孫楊青山,講起爺爺和紅軍的故事,讓記者聽得幾度入神。
在紅二十五軍長征的隊伍中,有7名女戰士顯得格外惹眼,她們就是紅二十五軍醫院中的周少蘭、戴覺敏、曾繼蘭、曹宗凱、田喜蘭、余國清、張秀蘭7名護士。戰士們親切地稱她們為“七仙女”。
庾家河戰斗中,許多指戰員身負重傷,7名女戰士日夜守護在傷員們身邊,精心照料。軍政治部考慮軍情緊急,怕7名女同志在急行軍中掉隊出危險,動員她們留在根據地,并給她們每人發了8塊大洋。但她們卻堅決表示:“部隊走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我們活著是紅軍的人,死了是紅軍的鬼,叫我們離開部隊,堅決不走!”
親臨前線指揮的副軍長徐海東被一顆子彈穿透左眼底,經過緊急搶救,血總算止住,可他的喉嚨被異物堵塞,呼吸困難,生命垂危。危急關頭,18歲的周少蘭走過來,果斷地用嘴將堵在徐海東喉頭的血塊和濃痰一口口地吮出。徐海東的呼吸變得均勻了,命得救了。
周少蘭的這一舉動不僅救了徐海東的命,也成就了一段佳話——1935年10月,周少蘭在陜北永坪鎮嫁給了她精心護理多日的徐海東,并改名周東屏,取“海東屏障”之意。
徐海東與妻子周東屏在一起
如今,小小的春茂永藥鋪,已經成了紅二十五軍革命歷史展覽室,也是當地的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楊家幾代人一直精心維護著這里的每一樣物品,打掃紅軍墓碑,傳承長征故事。
★初心日記
2019年8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采訪活動的第14天,也是報道團第一次走出河南省,今天的目的地是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
記者是文學專業出身,對那些具有文藝色彩的名字總會多一些向往,所以我對丹鳳縣充滿了遐想。今天走的依然是山間公路,靜謐的環境讓周圍的群山多了些神秘色彩。
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庾家河之戰紀念碑處。到了這里,我們見到了“春茂永藥鋪主人楊春榮”的孫子楊青山先生。
楊青山先生向記者講述了當年庾家河之戰紅二十五軍和他的爺爺之間的故事,講述期間,他臉上不自覺的洋溢出了自豪的笑容。當講到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年輕烈士們時,他的神情又一下子暗淡了。最后,他還為我們演唱了自己為庾家河之戰譜寫的歌曲。
聽他講完,我的心情起了波瀾:為了那些逝去的青春生命,也為了那無情的戰爭歲月。這也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如今和平的可貴,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舒適生活,趁著年輕,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新農村頻道記者 潘博 周昱昊
河南廣播電視臺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持續進行中,報道團將途經河南羅山、桐柏、泌陽、方城、盧氏、淅川,陜西丹鳳、志丹、延川,甘肅涇川等10縣市,敬請持續關注。本次活動由北京現代汽車提供全程支持。
就這樣,不費一槍,紅25軍解決了關外的敵人,這時,徐海東率紅223團也趕到了關前,紅軍很快包圍了荊紫關。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戰斗,紅25軍攻占了荊紫關,殲滅了守敵,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和軍需民用物資,使紅軍給養和槍支彈藥得到了大量補充,取得了遠程奔襲荊紫關的重大勝利。
青山巍峨,綠樹成蔭,陜西延安甘泉縣勞山戰役烈士陵園里,整齊地排列著33座紅軍墓,每座墓前都有一座雕刻有紅色五角星的墓碑,墓碑上都沒有名字。“徐海東、劉志丹率領部隊在勞山觀察地形,決定采用‘圍城打援’的戰術,誘導延安守敵馳援甘泉,在路上殲滅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