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又一例!男子器官衰竭住進ICU,罪魁禍首還是這道"家常菜"!

2019年08月16日12:13  來源:河南衛視

5034

食用泡發過久的黑木耳中毒的案例我們發過很多次了,可就在上個月,又有一個家庭因為它導致了不幸的發生。再次提醒所有人,在食用黑木耳時一定不要再犯致命錯誤了!

事情經過:都是隔夜黑木耳惹的禍——

7月26日晚,張先生(化名)被家屬扶進杭州市西溪醫院急診搶救室。

家屬說,張先生今年40歲,平常在城西打工,一個人住,他前一天早上就感到身體不適,有惡心、嘔吐甚至小便解不出來的情況發生,一直熬到第二天晚上才打電話給家人,隨后被送至醫院就醫。

杭州市西溪醫院接診的崔醫生說,當時患者精神很差,一開始還能進行簡單對答,隨后便失去了意識。崔醫生馬上為張先生進行檢查并請急重癥科副主任周可幸醫師前來會診。

不久,張先生的檢驗報告出來了,顯示肝、腎功能衰竭,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周主任看過報告后又結合張先生的臨床表現,覺得情況有點不對,她急忙詢問家屬,最近有沒有吃特殊藥物或其他東西。

家屬說,張先生平時身體不錯,應該沒有吃過特殊藥物,但是前一天晚上吃了黑木耳和青菜,本以為是青菜沒洗干凈導致有點頭暈、惡心嘔吐,張先生不以為意,直到第二天身體嚴重不適才來就醫。

周主任聽完家屬的陳述后明白了,原來張先生是吃了隔夜的黑木耳導致“米酵酸菌”中毒。于是張先生立即被送至ICU進行血漿置換并對癥進行臟器功能支持治療。

黑木耳中毒事件已經發生多起

2017年7月,福州總醫院急診重癥監護室里,28歲遼寧姑娘畢雪因為一碗泡了兩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現肝衰竭、腎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黃疸。

2016年7月,溫州董先生和畢女士夫妻倆吃了木耳炒雞蛋中毒。董先生吃得少,癥狀輕,很快自行恢復。但畢女士中毒較深,先是厭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2天后逐漸發展成肝衰竭、腎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黃疸、膿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搶救。

為什么一碗黑木耳會導致如此嚴重后果——什么是“米酵酸菌”?

米酵酸菌是一種會引起食物中毒的的毒素,它主要產生于發酵的玉米面制品、變質的鮮銀耳、木耳等食物中。當然生活中糯米面湯圓、馬鈴薯粉條、甘薯淀粉等都含有此菌,所以這類食物變質后千萬不能使用。目前這種毒素的治療,沒有特效藥。

“米酵酸菌”中毒的表現是什么?

一般進食后2-24小時就會出現上腹部不適,其它的表現有皮膚會出現黃染、皮下出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休克等,體溫一般正常。米酵酸菌病死率高達40%以上。

如果中毒后應該怎么進行急救?

在家里出現以上癥狀后,要催吐,如果家里有活性炭,可以口服。最重要的是盡快就醫。特別提醒,凡是和患者吃過同種食物的人,無論是否發病,都要去醫院進行醫學觀察。

如何預防“米酵酸菌”中毒?

針對米酵酸菌中毒要做到“發現在早”“預防在先”。一般我們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預防:

第一,自制的谷類發酵食品。不要使用發霉的玉米等原料;谷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使用前聞一下有無異味。研磨的各種谷物分貯藏時要通風防潮,保持衛生以防污染。

第二,木耳或銀耳。要先清洗干凈后再用干凈的水和容器泡發或烹飪,一次量不要太大,泡發后及時食用,特別是夏季,一定要隨發隨吃。如果選擇涼拌一定要先用開水漂燙,再適當添加大蒜、醋等。不要食用自己采摘的新鮮銀耳或木耳,特別是已經變質銀耳或木耳。另外,目前市面上有鮮木耳售賣,要仔細挑選,如有發粘、流水、異味,千萬不能吃,如覺不適,應盡快就醫,并將就餐史告訴醫生。

第三,谷類發酵的制品。谷類發酵的制品,儲存不當或時間太長都容易產生此毒素,加熱后食用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購買當天食用完。

來源:三甲傳真、都市快報、新聞晨報、杭州日報

文章關鍵詞:ICU 黑木耳 膿毒性 甘薯淀粉 家常菜 器官 少尿 米酵酸菌 就醫 食用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重回方艙醫院:墻上的這些照片,看著看著就落淚了

    依然全力以赴的時間  10月的武漢,秋雨綿綿,空氣濕冷。這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前來看展的熱情,展廳里人頭攢動,每個場景前都有很多觀眾用手機拍照留影。

  • 方艙醫院、網紅窗簾……抗疫展明日武漢開展

    10月14日,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從湖北省委宣傳部獲悉,“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將于15日在武漢開展。據悉,此次展覽為期3個月,觀眾可通過網絡預約系統預約,憑有效身份證件自主進館參觀。

  • 筑起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一線抗疫群英譜)

    今年初,中部戰區總醫院2200余名黨員醫護人員,自發組成黨員突擊隊,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為人民健康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在抗疫一線,中部戰區總醫院黨員突擊隊的隊員們迎難而上,沖鋒在前。

  • 白衣為甲 不勝不歸(一線抗疫群英譜)——記遼寧、上海、廣東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

    武漢雷神山醫院C6病區第一批患者出院(資料照片)。4月9日,最后一批上海、廣東援助湖北醫療隊撤離雷神山醫院,標志著雷神山醫院所有的外省份醫療隊全部撤離。4月15日,雷神山醫院正式關閉備用……三省市醫務人員用他們的仁心大愛和精誠醫術,為抗擊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

  • 堅守,在戰疫一線

    作為新疆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重癥醫療組組長,楊建中于1月28日與142名援鄂醫療隊隊員趕到武漢,1月31日就帶領重癥組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重癥醫學科。2月20日,鄒老先生的血氧又只有60%,亟須切開氣管,楊建中再一次站在鄒老先生身邊。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