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品味敦煌前世今生

2019年08月19日23:09  來源:新華視點

5034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歷經千百年的風霜,敦煌,以滄桑歷史與美麗傳奇吸引著人們。

習近平總書記19日在甘肅省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敦煌莫高窟,實地考察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等情況。

敦煌,絲綢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是文明交流與融合的歷史見證。

2016年9月,在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賀信中,習近平指出:“敦煌是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不同文化在這里匯聚和交融,塑造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習近平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賀信

2019年6月,習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表題為《攜手共鑄中塔友好新輝煌》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2000多年前,中國西漢張騫鑿空西域之旅,開辟了偉大的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華美樂章。”

在莫高窟第323窟中,精美的壁畫再現了張騫的功績。

張騫出使西域(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

從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相繼”,古老的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聯系。

這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敦煌,正處于這條路的咽喉要地。千年時光的風云際會,在這里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文化瑰寶。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宕泉河西岸的斷崖上,莫高窟靜靜佇立了1650余年。

連綿起伏的敦煌鳴沙山。(2016年9月6日,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開鑿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又稱為“千佛洞”,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也是世界上歷史延續最悠久、保存較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9年4月18日,游客在位于甘肅省敦煌市的莫高窟游覽。(新華社發 張曉亮攝)

歲月流水般逝去,莫高窟現存735個洞窟、45000多平方米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

中心塔柱窟—莫高窟第254窟—北魏(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

飛天擎箜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 西魏(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

歲月與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敦煌別具一格的美景,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

有人形容說:“世界任何傳說中神奇的地方,只要去過一次可能便不再神奇。但惟有敦煌,在你造訪之后,心里的感覺反倒更加神奇。”

游客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游覽。新華社發(張曉亮 攝)

2019年6月,游客在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游覽,領略大漠風光,體驗絲路風情。新華社發(張曉亮 攝)

獨樹一幟的敦煌文化,讓藝術家們的靈感源源不絕。千年人文歷史,在大漠戈壁滋養出絢麗的藝術之花。

1979年,取材于敦煌壁畫、反映絲綢之路上中外友誼的經典舞劇《絲路花雨》首演。40年來,《絲路花雨》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成為海外觀眾了解中國藝術和絲綢之路歷史的橋梁。

2019年5月23日,演員在紀念晚會上表演《絲路花雨》經典場景。當日,甘肅省舉行紀念活動,紀念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創演40周年。(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 攝)

2016年9月首演的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如今漸漸成為敦煌的“新名片”。觀眾可以跟隨演員的引導移步換景,感受西域的千年歷史。

2019年4月23日晚,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在甘肅省敦煌市上演。(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敦煌,敦煌!

這里見證了中華民族向西交流的積極開放,這里承載著先民向東回望的無限鄉愁,這里亦凝結著中華兒女的歷史記憶。

走過絲路繁華,拂去歲月風塵,古老的敦煌,在新時代煥發著更加奪目的光彩。


出品人:趙承

策劃:霍小光、張曉松

監制:車玉明、杜宇

文字:施雨岑、朱基釵、黃玥

攝影:鞠鵬、謝環馳、陳斌、聶建江、范培珅

編輯:劉羽佳

文章關鍵詞:敦煌研究院 敦煌文化 張騫鑿空 敦煌壁畫 絲路花雨 總書記 歷史文化 歷史記憶 歷史見證 鳴沙山月牙泉 責編:王江龍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

    阿爾寨石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筑、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榜題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

  • 來!感受下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的高科技

    莫高窟文物保護,從搶救性保護到與預防性保護并重,敦煌人一代接續一代,堅守與付出,聚沙成塔,但是從未停下“創新”的步伐。工作人員利用便攜式數碼顯微鏡觀察評估壁畫模擬試快病害修復效果(受訪單位供圖)

  • 防控不放松 文體活動漸火熱 那個熟悉的暑假正在回來

    這個暑期,不少人走進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歷史,或者走進體育館來一場久違的比賽,以往熟悉的那個暑假,正逐漸回來了。近期復工復產的還有游泳館,在北京東直門的一家健身中心里,游泳池成了最受歡迎的區域。

  • 莫高窟開放政策調整:最大限量50% 正常開放洞窟66個

    2、敦煌藏經洞陳列館、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敦煌研究院美術館、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等場館均按莫高窟整體參觀模式和管理要求免費參觀;A類票游客:在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驗健康碼、測量體溫并檢票后觀看數字電影,觀影結束后乘坐擺渡車前往窟區。

  • 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自5月10日起恢復開放

    據悉,敦煌市區售票點(莫高窟參觀咨詢預約售票中心)暫不營業,游客須前往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辦理門票業務,窗口只支持電子支付,不接受現金付款。疫情防控期間,莫高窟暫不執行正常門票政策,發售B類“疫控”票,票價190元/人·次(莫高窟門票180元+往返莫高窟交通費10元)。

  • 保護傳承敦煌文化 增強中華文化自信

    2019年8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敦煌研究院視察莫高窟、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護和弘揚傳承敦煌文化藝術情況,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并發表重要講話。

  • 文化自信的生動展示

    “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來源:敦煌研究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講話中再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的講話》

    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的講話》。要關心愛護科研工作者,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為科研工作者開展研究、學習深造、研修交流搭建更好平臺,提高科研隊伍專業化水平。

  • 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的講話

    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敦煌學是當今一門國際性顯學,世界上許多國家如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德國、美國、印度等國不少學者都在從事敦煌學研究。

  • 中宣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時代楷模”稱號"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代表在“時代楷模”發布儀式上登臺。1月17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時代楷模”發布廳,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全國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文物系統干部職工向他們學習。中宣部副部長梁言順為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頒發“時代楷模”獎牌和榮譽證書。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